我们怎样进入婚姻

    这个问题,我们来对比两段寻求婚姻的故事。
    第一个,是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创世记24章);作为对比的第二个,是雅各与利娅、拉结的婚姻(创世记27:46起,至29:30)。

    首先,关于两位家长的指示。
    亚伯拉罕老迈,吩咐老仆为以撒娶亲,做这个安排的时候非常慎重,选择了家中最资深的仆人,然后让他向神起誓,到本地本族中为以撒娶妻,而不可娶迦南女子。而我们看到以撒的安排,也是指示雅各不要娶迦南女子。两位家长都表示,不可以娶崇拜假神的迦南人,但是,仔细看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亚伯拉罕晚年得子,到年纪老迈的时候,就要考虑安排好儿子的婚姻,免得他出错。而以撒,此前他的长子以扫已经娶了迦南女子为妻,他并没有阻止,在这一点上已经是有责任了;其次,利百加对以撒说自己受不了迦南儿媳妇,实际上并不是出于尊敬耶和华,而是听说以扫被骗走祝福后大发怨言,要来杀雅各,所以她希望雅各逃出去避一避风头。以撒听从了妻子,但其中与亚布拉罕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亚伯拉罕切切地叮嘱老仆,不可以带以撒回原出之地(那里住着很多外族人),如果选中的女子不肯跟着回来,宁可不要,而以撒的意思是叫雅各可以留在那里,只是不要娶外邦人。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耶和华带亚伯拉罕出来,就不要回去,不娶外族人是基本条件,进一步的条件则是本族人也要愿意“出来”,愿意顺从神指定的道路。在这一点上,以撒又犯了错误,雅各的属灵生命在这样一种指导下实在没有长进,所以一直要到他后来归回,在渡口一个人与神相遇、摔跤,才全心归向神,此后神也使用他,而在此之前我们看雅各的行为确实不怎么样。
    其次,关于寻求的方式。
    亚伯拉罕的老仆既得了主人的指示,又起了誓,不愧是跟随亚伯拉罕多年的忠仆,在拿鹤的城外,要作选择之前,他先向神祷告,求他显明所“预定”(14:14)的那一位女子。神果然为他立时成就,祷告尚未做完,利百加就出来了。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老仆所求的标准,他所求的女子,是一位遵守神的命令、行为端正、满有爱心的人,他并没有求“主啊,出来一个美女/富婆吧,好让我看见这是你预定的”,他求得正,神就立即给他成就。在此,圣经让我们看到神的预定和人的选择是不矛盾的,神所预定的那一位真是好的,问题在于你怎么求。如果求的不正,也许在神的计划里也允许,但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了。
    转过来看雅各这边,在路上他遇见神呼召他,表面看来他也颇为虔敬,但他的许愿就有点问题,他说先要神给他荣华富贵,然后才认耶和华为神,才为他建神殿,才交纳十一税。这个实在和很多现代人是一样的,需要先得好处,才认神,但这样认来的神,也就是出于己意的假神了。从这里我们又看到雅各属灵的光景不好,所以他同样到了城外,并没有祷告寻求神的意思,而是向人打听,随后独立移动平日需要多人搬开的压井石(依靠自己,并且多少有点炫耀的意思),与拉结认亲。后来,他选择拉结,并不是因为了解了神的意思,也不是看拉结是否属灵,而是看她长得漂亮(29:17-18)。
   
    现代人所谓“恋爱”实际上也是一个双方互相考察的过程。在内容上,考察的是属世界的条件:是否漂亮?是否富有?是否愿意迁就自己?性格是否合自己的意?所以在内容上与老式的“父母包办”婚姻是一样的,那时候无非是父母参加谈判,现在是双方亲自谈判;传统的包办婚姻,实质上也是“两情相悦”,只不过不是两位新人、而是两边的家长相悦罢了。人背离神之后,眼光就从神那里转向这世界。所以夏娃受诱惑的时候,看那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内子某篇曾说,这个就好像现在人挑选丈夫的标准),而吃了之后“眼睛开了”,更加用力地看这世界,而不再看神。
    婚姻之前要不要“恋爱”?人在进入婚姻之前,应当有一个寻求的过程,也应该有一些标准,但是着眼点必须在神身上,榜样就是亚伯拉罕和他的老仆:定下标准(本族、愿意回来、行为端正),然后祷告求神。如果采用雅各的方式:不需要愿意归回、展示自己的能力博得对方欢心、容貌漂亮,又不祷告求神,那就是以自己的标准取代神。在选择的问题上,自己选择还是家长选择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寻求神、顺服神的心,过去的包办婚姻、现在的自由恋爱,凡不以神为中心的,神当然都不会喜悦。我们现在没有亚伯拉罕那样的属灵长者来指导我们、为我们把关,所以一方面需要教会加强教导,另一方面自己更要懂得如何依靠神来寻求。我们平时经常偏离神,眼睛看着这世界,求神的时候也多有妄求,在婚姻的问题上,基督徒是尤其需要警诫的。
   
    另外扯到一点,就是丈夫在婚姻中要做带领者。我们看利百加原先表现的很好,而后来搞出一系列动作,当然有自己的原因,但是以撒没有做好头是要负责的。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小心眼的耶和华?

[创世记]
3:22 耶和华 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
3:23 耶和华 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
3:24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

    看这一段,我们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耶和华看起来非常小心眼,好像是说:“我是武林盟主,你小子居然偷吃仙丹,一夜之间长了三十年功力,难不成还要来抢我的位子?去死吧你!”许多反对基督教的人,就是这样解释,说这个耶和华忒坏了,简直是个黑帮老大。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慢慢看。
    首先,参考一下其他译本。
    因为不懂希伯来语,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但钦定本还是比较可靠的:“And the LORD God said, Behold, the man is become as one of us, to know good and evil; and now, lest he put forth his hand, and take also of the tree of life, and eat, and live for ever;”直译出来是这样:“并且主 神说:看啊,这人已经好像是我们中的一位,以此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出手去,也取了生命之树,又吃了,便永远活着;”
    在这节经文中,钦定本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说人原来处于较低级的状态,现在吃了分辨善恶之树的果子,人就有了更高级的智慧,似乎要追上神了。有一个问题是,神最初造人的时候,有没有给人自由意志?如果人吃了禁果之后才有智慧、才有自由意志,那刚刚进入乐园的亚当,岂不是一个没脑子的傻瓜?而人一旦有了智慧,神就忌惮他、把他赶出去了吗?我们在2:19,20中看见,神把所造的活物带到亚当面前,让他起名字,而人给一切飞禽走兽都起了适当的名字,足见其智慧超群、自由意志完整。那么,人吃了禁果之后“分辨善恶”的能力又是什么呢?
    这又要追问另一个问题,“分辨善恶树”是什么?这棵树是不是一棵本身特别的树?还是一棵本身并无特别、而被神特别指定的树?我倾向于后者。神设立这棵树,是要告诉人类,有一些事情,最终的标准在我,最终的决定权在我,因为我是创造者,你是受造物,我是命立者,你是受命被立的。所以,神说,“分辨善恶”即有关正义的终极裁判,须得我来做,你亚当不能做的;而“分辨善恶树”更特别的是其中所包含的“顺服的要求”,而不是果子本身,人吃了果子,并非因为这果子中有某种特别物质使人有更高的能力,而在于人自己决定要吃那果子,决定要不顺服神,人要自己做那决定终极问题的裁判者,人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要做神。
    所以,人吃了禁果之后,所谓“眼睛开了”,乃是自己开始做最高者,这不是一种更高的能力,而是一种背离神的状态。因此,神说“看啊,这人已经要自己做最高者,自己来对善恶问题作终极裁判”。有人认为这是神在讽刺人,意思说,你不是不顺服吗?一定要吃那果子吗?你看看现在你成了怎样的光景?我以为这种解释不确。
    我们再来看上下文。
    人吃了禁果之后,躲避神,不愿见神的面,实际上也是不敢、不能见神的面,他所害怕的,并不是“赤身露体”的羞耻感,而是违背神命令后心中极大的不平安。而神呼唤亚当说“你在哪里?”在这里分明看到了神的忧伤,他所爱的人背叛了他,他只能呼唤“你在哪里啊?”我们在摩西的诗篇(诗90:3)中也分明看到,神呼喊说:“人啊你们回来吧”,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情感。这事情已经犯下,接下来就只好进行审判了,神把当事人男人、女人、蛇喊过来,给了一个判决(3:14-19),在这判决中,我们可以看到,人被逐出了乐园。但是接下来,神并没有马上把人一脚踢出去,而是给亚当夏娃做了一件皮衣(3:21),这是神对人情感的继续表现,当他出于公义不得不把人赶出去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慈爱,生怕他们在外面受苦,亲手做了一件皮衣送给两夫妻,为要保护他们,也是告诉他们,仍然可以获得慈爱的怜悯。在这个动作之后,紧接的就是这几节经文。所以,在情感上,一定应该是一贯的,而不是前一秒为人制作皮衣,后一秒讽刺挖苦。
    我认为,神说:“现在恐怕人又要去吃生命树的果子”,也是带着忧伤的情感。同样,我也不认为“生命树”的果子本身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好像人参果一样。这两棵树是神与亚当的生命之约:人需要做的只是顺服(不吃分辨善恶树的果子)就可以得永生(生命树)。而人类背约之后,罪就进入这世界,神是恨恶罪的,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罪进入永恒,不允许人带着罪进入永恒,实际上,人也无法如此进入永恒。所以,才把人赶出去,又要封锁园子,乃是要把罪驱逐出境。神要告诉人:他是圣洁的,所以容不得罪;他是公义的,所以要把人赶出乐园;他又是慈爱的,所以要给人一件皮衣,向人显明他有恩典,将来时候到了,还要成就。

    所以,神在这里所说的话,与小心眼的老大恰恰相反,正是至高者属性的完全彰显:圣洁、公义、慈爱;而他对于人的情感也是一贯的,恨恶罪,但着实爱那罪人,并且为罪人而忧伤,希望我们归回。
    另外,我想,对于神话语的理解,也在于作为罪人的我们,是否首先低头认错,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读来读去,还是看到一个恶毒的黑老大,这不是神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被罪缠绕的缘故。
   
    最后还有一小点,不多说,是关于守卫乐园的基路伯,注意约柜和圣所的会幕上也就是他,而耶稣死的时候,圣殿的幔子就裂开了。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逝去的忧伤

 
“唯有连绵的雨,敲打着半开的窗,问:可有随我同去的忧伤……”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留下评论

工作体验

很体面的人,收入很高,撒谎并动用权力和关系,只是为了一点点小便宜。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3条评论

自由的迷思

    下班去BS,坐车。一排坐了四个高中生,扭着头高声讨论,我听着,讲网游:开服、公测、经验加倍、买新武器、一张图纸几百块钱、巫师杖……他们讲了许久,似乎一点不觉得疲倦,于是我忽然有一种恐惧感——这就是我们之后的那一辈人,他们拒绝意义,并且把这种无意义当作自由。危言耸听?这批孩子有几个没有玩过网游?又有几个玩过捉迷藏?这个游戏古希腊就有,现在大约要绝种了。
    数年前曾经在网上混过,此后退隐江湖,最近又开始上一个BBS,发现不能适应,因为觉得没有深刻的文章和观点,气氛也不怎么好,稍稍抱怨了一下,被人提醒:现在是web2.0时代了。不错,现在大家都用推特了(我还是不会用),这种东西传播消息极迅速,但是可用的字数很少,一条短短的消息,很快传播开去,然后是更多的消息,再更多。所以,推特很难有意义,而只有消息,或者说,只有传闻,或者,在本质上(BBS的名称起的很贴切)只有“八卦”,而八卦,是用来娱乐的。而推特的作者、传播者们也确实在忠实地执行这种娱乐。
    人们发现自己不自由,因为老大哥在看着你,你是个绝对的弱者,反抗过,无效,甚至试图做点什么,也基本无效。但是弱者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嘲讽,把一切看似道貌岸然、浩然正气的东西,统统变为娱乐,以此作为抗议。在这一点上,周立波应该去做1984BBS的代言人,让我们在围观中YY老大哥的新装。很多人以为,这是自由。然而,当自由成为娱乐,自由也就不再有意义。推特上的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整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不会有所行动,这个世界中的人不会有所反应。
    这是一个大大的困境,我们努力地想从“1984”的大坑里爬出来,但是逃离的方法却是“美丽新世界”。人们不再认为自己被强制,却也无法再有所行动,一头躺倒在无意义中,在这一点上,BBS的“思想者”和沉迷网游的高中生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思想者们认为自己更高贵,而双方都认为自己更自由。这整个才是一个巨大的嘲讽,神在嘲讽人类,因为我们一无所有,还以为很富足。我们当真要死于自己所爱的东西……
    神确实是完美的,因为有时候我想,如果神看到这世界人类的景况,心中伤痛,岂不是要忧伤不止,那便如何是好?现在看来,神还很有幽默感,他嘲讽那些愚顽的人们,也嘲讽魔鬼。这样看来,“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就不单单是严肃的审判,而居然同时是一种强烈的反讽,让我们看见人类的可笑。

    基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而这世代,还有多少人,想要那一种经由真理而取得的自由?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拉撒路的裹尸布

[约翰福音]
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耶稣叫拉撒路复活,当然是重大的神迹,好叫人相信。不过,在场围观的犹太人,即便看到了,也仍然不信,后来甚至要杀拉撒路,以掩盖他复活的事实。所以,总是有人不信,现在也是如此。而耶稣这样大张旗鼓地使人复活,又叫使徒记载下来,要叫我们看见些什么呢?
    拉撒路复活了,是耶稣大声呼叫出来的。基督徒常常说自己是“重生得救”的,没错,要欢喜,不过,有些人似乎对此存有一种骄傲,觉得自己比那些“未得救”的高等。这是无理的。如果说自己是“重生”,那原来自然是死的,死人能够自己救自己么?若不是基督“大声呼叫”,我们能自己“出来”么?我们蒙了恩典,确要感恩,然后需要按基督的教导行,而绝不是自傲。因为我们重生以后,身上仍然带着很重的死人气息,好像拉撒路出坟墓,身上挂满了裹尸布,按他姐姐之前说的,想必还有臭味。所以,基督徒在这世上,并不是纯洁的圣徒,尽管从死里走出来,却仍然满是污秽。但耶稣接下来的话语有极大的力量,他说“解开,叫他走!”我们自己很难解开这些属于死人的牵绊之物,但主有释放的大能,用他的话语释放了我们,使我们得以更新,可以走动。
    称义,可以免去刑罚,不再受死;成圣,乃是要把身上属于死亡的东西解开,在神面前成为他所喜悦的、正常的活人。所以,不但要受水洗,还要受圣灵的洗。圣灵并不是来耍把戏,叫人神秘地说方言,而是“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叫我们厌恶身上的死味,而那味道原是我们喜欢并沉湎其中的。

[罗马书]
8:9 如果 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
8:10 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心灵却因义而活。
8:11 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着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
8:12 弟兄们,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欠肉体的债,去顺从肉体活着。
8:13 你们若顺从肉体活着必要死,若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必要活着。

    我们的肉体尚未更新,未进入那荣耀,所以这肉体和肉体的情欲就是拉撒路身上的裹尸布。近代人文主义的重大缺陷,就是把这裹尸布当作新潮的时装,不觉得有损,反而大肆推广,把穿着这时装跳舞当作“自由”、“释放”。
    所以,必须要接受圣灵。“圣灵内住”听上去很玄,好像是某种“附体”一样的状态,但真正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圣灵,我们就不能明白那新潮的时装原来是寿衣。基督徒要喜乐,这种喜乐是建立在真正的自由和释放之上的,而不是放纵的“罪中之乐”;基督徒会时常感觉伤心,因为里面有圣灵在责备,但总要喜乐起来,因为这样饥渴慕义的忧伤都可以交托给神,而放纵自己肉体的情欲所导致的不满足的忧伤,则无法得到神的安慰。所以耶稣在山上论八福时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耶稣是基督,不是大成至圣先师;他在这地上的话语、言行,都是福音,不是道德教训;福音是要叫人复活得永生,不是叫人行善求福,更不是叫人得这世界的好处。

    “拉撒路出来,解开,让他走。”
    ——你们从死里复活,脱去旧我,我要差遣你。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口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
中办发[2009]32 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口号》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 中央和国家机关
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现将经中央同意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周年口号》印发给你们,请在今年国庆活动中使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09 年8 月12 日
( 此件公开发布)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口号

(共50条)

    1.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2.热烈欢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3.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7.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8.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11.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14.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8.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1.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2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5.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26.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8.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0.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1.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32.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3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4.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5.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36.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7.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8.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9.团结奋进,振兴中华!
  40.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41.向一切为祖国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建立功勋的革命先辈和烈士们致敬!
  42.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致敬!
  43.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致敬!
  44.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致敬!
  45.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敬!
  46.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致敬!
  47.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48.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49.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50.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参考:

http://www.sclsedu.gov.cn/images/uploadfiles/20090821092956.pdf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3条评论

下大雨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家天下的好处

    中华帝国王朝更替,以成例观之,凡大统一,则国祚绵延者为多,如汉唐明清;开国即有暴政而失国的为少,如秦隋。而各朝更多有“中兴”(这是个极有趣的话题,自忖学力不逮,不敢讲,日后有闲了再去考证),若从更大角度来看,将秦汉相连,隋唐一体,视汉唐为秦隋之复兴,可知中国帝国是惯习于小农经济下的维持状态,中国人民则最能忍受,只要有一条生路,绝对会隐忍,若有轻徭薄赋、行数年休息,必有融融的局面。然天朝甲子,民心却已失之泰半,贪腐遍地、边疆动摇,虽多方粉饰终不能掩盖末世之相。何以如此?
    近世革新以批判封建王朝起首,矛头直指“家天下”,要争自由、争民主、争国权,折冲再三,以党代之,数十年间糜烂如此。想来“家天下”必有其理。中华以家族为本,同族者虽远亲从未晤面,仍以本家相称,外族者,则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费孝通先生谓之“差序格局”,讲中国人的关系好像水面涟漪,向外层层扩散,越往外越疏。但家天下毕竟以天下为私产,为私产者,自然要爱护,不为自己,也要为子孙着想,后辈理财,也要顾及祖先家业,精心打理。所以中国有“以孝治天下”,继位的皇帝必以孝道事先皇,也就是要好好把持这个天下,像隋炀帝那样折腾祖上基业,算来是至为不孝的。因此,中国的皇帝爱民,乃是明白事理,这民也是我家私产,苦待之、消灭之,就是自己财产损失,上一辈的皇帝要顾及下一辈继位的子孙,下一辈的则要保守家业,供奉祖庙,免得断了祭祀、使祖先在地下无衣无食。
    本朝太祖丧子,我以为是重大的事件,自此彻底断绝“家天下”,而走上“党天下”之路。太祖既无后,天下乃不复为毛氏私产,而更兼有丧子之痛,其心扭曲大约可以想见。太子50年不幸殁于高丽,从此后“运动”不断,阳谋阴谋交替,反右文革,国中士绝。士者,实国之脊梁也,此脉绝,民风愈坏而不可兴。东宫倾颓后,太祖视天下为玩物,不在意身后洪水滔天,乃有“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之语,其用权谋,非为子孙之利,独为图一乐耳,黎民苍生,从有价值的财产,转变为无价值仅供娱乐的棋子。然则本朝之立国,固以“党天下”为本,故不可谓设若东宫无恙可有“家天下”护民之心,以高丽金氏观之,其祸更烈。但金氏所行,外观不仁,实则为不智。若太祖虑及子孙安乐,或可有一二修养之策,积蓄天下以供后用,也未可知。
    而今本朝专一为“党天下”。党天下者,天下非我私产,党魁每每仅有十数年可以享国,又不惠及子孙,更兼党内互相倾轧、如履薄冰,乃必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任内求朝夕暴富,待期至退而享乐,权柄轮换,此道不变,唯恐一朝天下崩坏,自己尚未捞足。肉食者不谋治国,而单谋食肉,则吾辈蕞尔小民无萱可食矣。此“党天下”不如“家天下”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家天下,舟上之人不得下舟,与之同运命,在党天下,舟上之人可以下舟,则转而只求逸于倾覆之前也。
    昔储安平先生一语道破“党天下”,遭迫害,竟不知所终,悲夫!其人之锋锐如此,亦得其所哉。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3条评论

[摘录]克己与谦卑

  
    四、圣经吩咐我们,叫我们要彼此尊敬,并要留心促进别人的福利(参罗12:10;腓2:4)。圣经所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不能接受,除非我们预先消灭了属肉体的私心,因为我们为私心所蒙蔽诱惑,人人以为自己有权提高自己,同时低估与我们相比的人。假若上帝赐给我们一种特别的品格,
我们立刻洋洋自得,不但夸大,而且骄矜。我们将自己所有的罪恶,一概隐藏起来,不叫别人知道,以为自己的过失很小,无关重要,甚至有时候还以为是我们的德行呢。假如我们所自负的才能不如别人高超,我们因为要抹煞别人的优点,就不惜以最大的恶意贬损他们;如果他们稍有过犯,我们甚至不以严密的注视与苛刻的批评为满足,还要故意张大其词,加以渲染。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自以为不同流俗,超乎一般人之上,高视阔步,轻视别人,至少以为别人不如自己。穷人服从富人,平民服从贵族,仆役服从主人,文盲服从学者;可是没有一个人不以为自己具有若干优点。所以大家都因为自负的缘故,仿佛自己胸中有一个王国,自命不凡,对别人的知识行为吹毛求疵。若有争论,随即产生毒恨;只要他们觉得事事称心如意,他们原也是相当温和的,但当他们受刺激的时候,有多少人能保持他们的幽默呢?除了消除自己的野心和私心外,没有其他救治的方法了,而要做到这一点,惟有依靠圣经的教理,方才有效。如果我们留心圣经的教训,我们当牢记,上帝所给予我们的才能,不是我们自己本有的,乃是上帝的恩赐,若有人因此骄傲,即是忘恩。保罗说:“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4:7)。其次我们在认识自己的过失以后,我们必须谦虚。只可虚怀若谷,不可昂然自得。另一方面,我们曾被训诫,对别人的特长必须尊重。即是上帝所给予他的,若我们抹煞上帝所赐他人的光荣,那不过是徒然表示自己是如何的卑鄙。我们也不要重视别人的过错,但也不可以诌媚怂恿他们的过错,乃是要以仁爱和光荣培植他们,而不是侮辱他们。凡与我们有来往的人,我们都要以礼貌,友爱,谦虚,和温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为我们除了以自卑敬人的精神待人,再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能使我们达到真正的谦和。

    五、实行那寻求邻舍利益的本分是十分困难的事!除非你完全牺牲自我,抛弃私人的利益,你就无法执行这个任务。若你不否认自我,一心爱人,你怎能实行保罗所说的爱呢?他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林前13:4-8)。我们非做到不寻求自己的利益不可,可是我们的本性在这方面不能帮助我们,因为它总是驱使人只爱自己,而不关心他人的利益。但圣经教训我们,我们无论领受上帝所赐的什么恩惠,须注意一个条件,就是把这恩赐施于教会公共的福利上。所以对恩赐的合法使用乃是把它白白地转给别人。我们知道,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幸福,都是神的宝藏,神把这幸福交付我们,为的是要我们成全邻舍的利益。但圣经还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它把这事与身体各肢体的能力比较。各肢体的力量不是为了自己,也不能作为本身之用,却是与别的肢体互相为用,共同促进全身体的利益。因此,信徒所有的才能,都应为弟兄效力,把一己的利益和教会共同的福利打成一片。所以我们应该以此作为仁爱的尺度,就是凡上帝所给予我们的,我们必施之于邻舍,我们只是那恩赐的管家,以后须向主人交账。要把上帝所给予我们的作合法分配,必须以爱的法律为准则。我们不但要时常把增进他人福利看为与增进自己的利益相关联,而且要把他人的福利看为比自己的福利重要。圣经教训我们,我们从天上所领受的恩赐,当依法律所规定的办法处理,虽关于极小的恩赐,上帝在古时也作同样的吩咐。他吩咐人民把初收的谷物先奉献给他,郑重地声明,任何恩施若不首先奉献于神,即行自作享受,是不合法的。若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恩赐必须等到我们亲手再奉献给他,才算是分别为圣,那么忽略了那样的奉献,就是大罪。若你欲以奉献来充实我主,那是徒然的事。正如诗篇的作者所说的:“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可是你可以将奉献施之于“世上的圣民”;因为施舍被称为一种圣洁的奉献;可知照福音所行的仁爱,和律法下的奉献是相符合的。

    ……

    七、如我们不履行爱的责任,我们就不能克己节制。要履行爱的责任,不但是在外表上实行,乃是要从爱的基础上出发。一个人或能在外表的行为上履行一切爱的责任,却和行爱的正道相去甚远。你看见有些人非常慷慨,但他们的施与不免带着骄矜的态度和无礼的言语。我们在这不幸的时代已陷入于灾害的景况中,多数人不肯施与,纵有施与,也都是趾高气扬。这样的腐败,虽在异教徒中亦不容许。至于基督徒,除了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并以彬彬有礼的言辞待人以外,还有其他的需要:首先,他要设身处地,为不幸的人着想,要同情他的遭遇,把他的处境当作自己的处境,庶几能以恻隐之心,援助他们,宛如援助自己一样。抱着这种态度帮助弟兄的人,非但不至于骄矜无礼,而且不至于轻视他所要帮助的弟兄,或觉得获得他帮助的弟兄是欠了他的债似的,却是出于自然,正如身体的各肢体扶助一般,为使一个有病的肢体康复,其他各肢体均须努力帮助,这样的帮助,不算是对另一肢体的特别担负,而是符合自然律,是义不容辞的。他虽履行了一部分责任,不可以为自己已完成了全部职责,好像那富有的人往往因捐了一部分财产,便以为自己已尽了全部责任,把一切其他责任推给别人。反之,每人都要自己反省,不论自己怎样伟大,总是邻舍的债务人,对他们当尽力爱护,不受限制,除非能力有所不及。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三卷第七章》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