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7)

爱情是盲目的

爱江山,更爱美人。

对于衙内出生的约翰国王而言,现在江山看起来已经稳固,那么美人在哪里?

 

原配夫人格罗切斯特的伊莎贝拉是不幸的,因为当年约翰要娶的并不是她伊莎贝拉,而是格罗切斯特。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伊莎贝拉没有生下一子半女,说实话,幸好没有生下来,因为算起来她是约翰的表妹,照现代的医学观点来看,他们的子女品质无法保证。

离婚?我的大人,您需要吗?马上就给您办,这不现成的么,跟各位主教说一声,立等可取。

 

好了,约翰国王现在是钻石王老五,下一步任务,找美女。

约翰早有目标: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的女儿,这位公主的美貌之名早已传遍欧洲。约翰派出一个强大、豪华的求亲使团。

可是,衙内终究是衙内,使团尚未完成任务,他的兴趣已经转移到另一个伊莎贝拉身上,安古莱姆伯爵埃玛尔的女儿,年方一十二岁。约翰比这位小姐年长二十一岁,已然是老牛吃嫩草,而且还要采用我们这个时代也属前卫的方式——闪婚。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样的闪婚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伊莎贝拉早已许配普瓦图世家、拉马歇伯爵吕西南的休(Hugh of Lusignan)。

约翰抛弃伊莎贝拉一号,已经让许多英国贵族很生气,然后横刀夺爱抢了伊莎贝拉二号,结果让很多法国贵族也生气了。

约翰带着娇妻回到英格兰,共同接受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的加冕礼,正是新婚蜜月、恩爱异常。可是,无论如何,从理论上看,这件事情的性质是一位封建领主抢夺了自己封臣的未婚妻,这是一种对封建契约关系极其严重的违约行为,对封臣构成极大的侮辱,为此封臣甚至可以拒绝继续履行封建义务。因此,海峡那边,势力强大的吕西南家族已经决定要动用一切的资源来报复约翰,腓力也自然会紧紧抓住一切打击约翰的机会,在他的支持下,吕西南的军队出动,夺取了约翰的数座城堡。

 

创业难

约翰动员他的一切封臣,带领各家骑士到朴茨茅斯港集合,准备跨海东征。但此次动员令立即招致部分贵族的反抗,他们在莱切斯特聚会,表示不愿跟随约翰出战。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情况,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对此,我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1、这是部分员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正当行为,并且采用了职工大会的民主形式,对董事长构成限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这是部分员工背叛领导和公司的可耻行为,目的只是为了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公司面临重大危机的情况下,属于不折不扣的自私自利、落井下石;

3、这是在经受了长期的严格管理和降薪待遇,又遭遇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当领导意气风发地要求下属们继续发扬螺丝钉精神、在节假日加班时,部分员工自发的牢骚行为。

 

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和台下观众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观众多少了解一点全剧梗概,因此往往会替演员们作某种高瞻远瞩的谋划,无论好人歹人,诸葛亮有隆中对策,鲁子敬也有三分规划。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只看到眼前一两步路的平凡人,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的报酬够养活老婆孩子、偶尔能够出去腐败一下就行了,高尚地想要改革社会风气,或者冒着风险卑鄙地出卖公司利益的人,毕竟不多。从本人自己的公司小职员心态出发,我比较倾向于认同上面的第三种解释:趁着领导还需要自己的当口,发发牢骚,要求增加点福利待遇,如此而已。约翰手下的男爵们,能够发生出自由宪政的观念,或者有背叛主权国家的想法,可能性都相对小一些。

 

我们再回来看。

约翰当即勃然大怒,处罚了几个带头闹事的家伙,严令男爵们遵纪守法。不过,大家到了朴茨茅斯之后,又发生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约翰让那些不愿跟从的贵族们交了一笔钱,回家去了。或许我们可以解释说约翰有何等何等的战略考虑,不过我觉得这是无解的,约翰从小养成的脾性就是如此,一时兴起,做了就做了,后来我们还看到几次男爵们不愿跟从,约翰把他们抛下独自出发的事件。

少了些人,仗还是要打。约翰国王坐大帐点将,发下令箭来,兵分三路:第一路,领军主将彭布鲁克伯爵威廉·马歇尔、骑士界仅次于狮心王的勇士、英格兰的忠臣;第二路,主将是切斯特总兵罗杰·德·雷希(Roger de Lacy),此人也是一员勇将,日后在法国大军重重围困之下苦守英国在诺曼底的最后据点盖亚尔城堡几乎有一年之久;第三路,也是精锐的骑士,由约翰国王的侍卫长休伯特·德·伯勒率领;前二路先发,国王随第三路军在后。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留下评论

“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6)

乱局

理查德的遗诏自有考虑,尽管约翰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背叛能力,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也还是个英国人,因此指定约翰为继承人的时候也并没什么犹豫。

现在,约翰的手几乎可以摸到王位了,不过,这个国王的确还不好当,因为他有一个竞争者。

布列塔尼公爵阿瑟,理查德的侄子,一位生在法国长在法国的小王子,他的岳父就是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安茹、缅因和都兰向他效忠,理由是阿瑟的父亲杰弗里长于约翰,因此亨利二世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另一边,威廉·马歇尔说服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因为约翰是理查德的弟弟、亨利二世的儿子,顺位显然高于阿瑟,并且理查德遗诏指定约翰即位,同时,有鉴于阿瑟的法国背景,英国的贵族们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理查德的死讯传来的时候,约翰正在布列塔尼阿瑟的家里作客,这看起来很公平,两个人处在同一起跑线,接下来首先要比试的就是听到发令枪响之后的反应速度。

约翰的起跑实在不慢,还没等阿瑟回过神来,他已经跳上马飞奔到夏农,抢下理查德的国库,回头参加哥哥的葬礼安抚人心;然后与老太后埃莉诺汇合,率军袭取缅因首府勒芒,之后马上转身回到诺曼底,在鲁昂即公爵位。阿瑟被一连串组合拳打到要害,一时间踉踉跄跄站立不住,只好逃往腓力二世帐下。

不过,衙内的本性还是没有多少改观,约翰在一系列严肃的仪式中表现得极为不敬,甚至在诺曼底公爵的即位仪式上与自己的随从大开玩笑,一不留神没有接住大主教递过来的权杖——不祥啊不祥,别人送到老兄你手里的,还接不住啊!

 

约翰回到英格兰,1199527基督升天节,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加冕为王。当日场面宏大,教俗两界的重要人物全部到场,装饰用的亚麻布花了足足2000,宴会用了21头牛。坎特伯雷大主教休伯特·沃尔特为约翰膏油加冕,据记载大主教拿扫罗和大卫说事,公开宣布约翰是经过全国选举产生的真命天子——这也是最后一位记载为由选举产生的国王。

尽管有些贵族似乎还打着一些别样的算盘,比如阿瑟的继父切斯特伯爵兰努夫·德·布兰德维尔,他们还在算计怎样趁着约翰地位不稳而捞些好处——但至少在这一时期,约翰还是众望所归。

 

总之,约翰的国王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尽管我们仍然可以嗅出强烈的衙内作风,但是毕竟这位高干子弟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压倒海峡那边那个不懂英语的小阿瑟、法国的女婿。

 

可是,法国的女婿,他的老丈人是法国国王。

 

功勋

约翰国王,春风得意,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老爸你再伟大,老哥你再牛X,现在看我的了!

看看家里平安无事,约翰回到诺曼底,他和腓力二世的和约快要到期,双方约好了要坐下来谈一谈,毕竟两位当年也是一起玩大的。其实后来约翰到巴黎去,腓力还让了自己的宫殿给他住,过从甚密;不久之前,他们一起对付过他的大哥理查德,之前的之前,还一起对付过他的老爸亨利。

那就谈谈吧。

 

腓力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估计是咨询过律师,忽悠出一大堆继承法上的理由,要求只有一个:阿瑟是国王,你,闪开!

约翰干脆利落、见山关门,不用咨询什么律师,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回答也只有一个:呸!

 

好吧,既然话不投机,接下去也只好动手了,别怪兄弟我不客气。

 

腓力连下数城,进军到拉瓦丁(Lavardin),意料之外地遭到约翰迎头痛击,回撤勒芒,约翰追着腓力的屁股,攻克勒芒,把腓力赶出缅因。

好吧,兄弟你可以,那我们再谈谈。

1200年,腓力与约翰继续亲切友好的会谈,气氛融洽,结果似乎皆大欢喜,英法两国和亲,腓力的儿子路易娶了约翰的外甥女卡斯蒂尔公主白兰绮,约翰还送出了大笔的陪嫁。我们很少看到美满幸福的皇家联姻,但是路易和白兰绮是个例外,尽管后来英法两国仍然争斗不断,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了26年,未曾有一日分离。

婚礼当日,两位国王继续会晤,腓力承认了约翰对于所有法国领土的权利,并且要求阿瑟向他的叔叔效忠。

 

约翰国王的成绩单:对英格兰、诺曼底、阿基坦、布列塔尼、安茹、缅因、都兰的无可争议的统治权——他的老哥,伟大的传奇英雄狮心王理查德奋斗十年没有完成的目标,约翰在一年之间就完成了。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留下评论

“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5)

趁人之危

理查德被关起来了,他值一大笔钱。

如果当时大家都有手机,也许不会惹出那么多事来,国王发条短信就好了,在信息不通畅的时代,闭塞导致想象、想象导致误解、误解导致混乱。

头一个知道消息的是法国国王腓力二世,这个毕生都在致力于毁坏金雀花王朝的政治家或阴谋家。他立即向约翰提供了可能发生的“第六条”:法国的全力支持。约翰掐指一算,每一条都是涨停板的利好消息,一个手还数不过来,大喜过望,想想做了那么多年候补干部,终于可以转正做老大了,越想越开心,跑去腓力那边了。

这一点他算得不太对,因为如此一来,就意味着——他把英格兰整个丢下了。

 

里奥波德把肉票转送给自己的领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条件是:诈取到的赎金大家二一添作五平分。皇帝自然是个高端客户,开口要价十万马克,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1马克合2/3镑,按当时的物价水平,约翰后来在自己加冕后的宴席上用了21头牛,花了10镑多一点,大家自己算算吧)。老太后埃莉诺立即开始多方筹集款项,而同时约翰却就法国的领地向腓力二世宣誓效忠,随后号称国王已经去世,点燃了反叛的火炬,进攻英格兰。

面对反叛的约翰,之前支持他的贵族和人民明确表示“滚开,你这个叛徒!”,大家一致对外,腓力和约翰在战场上占不到任何便宜。另一方面,这两位眼见理查德即将获释,摄于狮心王的威名,极尽阻挠破坏之能事。他们当然有理由害怕,据说腓力传信给约翰,告诉他“自求多福,因为那个恶魔就要放出来了”。这两位老兄甚至向亨利四世开出高价——报价方案一,“基本费+提成”:继续拘押理查德,捱到来年九月,两人各支付五万马克,以后凡延长一个月,再支付一千马克;报价方案二,“一次性买断”:腓力支付十万马克,约翰支付五万马克,拘押理查德一年或者直接向他们转交理查德。这个报价实在是不惜血本,甚至看起来只像是为了拖延时间的虚报。爱财之心人皆有之,面对这样的横财不由得人不动心。亨利四世开始动摇,不过面对埃莉诺太后亲自出马谈判,再加上长期拘押十字军的英雄实在要承受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最后还是银货两讫、现钱交易,老妈终于接回国王理查德一世。

理查德回到英格兰,迅速平定了约翰的城堡,大家一看国王健在,大都立即归降。反叛的证据确凿,无可抵赖,约翰也自知大事不好,打是打不过,走为上,躲到腓力那边去,最后却也只好回来认错,听凭大哥发落。不过,理查德出乎意料地大度,“约翰啊约翰,别害怕,你还是个孩子,不过是交友不慎,那些帮你胡出主意的才要受罚。来吧,起来,吃饭。”

——兄长对小弟的友爱、主人对臣仆的可怜、还有英雄对凡夫的蔑视。

 

约翰无奈地继续做他的衙内,帮着大哥在法国和腓力打打停停,一直到1199年,理查德在一场攻城战中中箭,伤口感染去世,临终指定约翰继位。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留下评论

“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4)

 
衙内的雄心
118993,理查德加冕继位。
说实话,他确实是个英雄,从各方面来看,符合中世纪的骑士理想。继位之初,理查德就摈弃了一切帮着他对付老爸的背叛者,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他的小弟弟约翰,非但如此,还赐给约翰大量的产业。这一点显然出于兄长的友爱。不过,窃以小人之心度之,在理查德的眼中,这位娇生惯养的弟弟,实在算不得英雄,大不了是个袁本初,甚至只是个袁公路,暖棚里养起来的,那就继续给一片屋顶罩着吧。
大丈夫志在四方,驰骋疆场,马革裹尸幸也!理查德要做的事业,是十字军;要去的地方,是圣城耶路撒冷。他不是个好国王,为了筹集东征的军费,甚至愿意把伦敦标价出售,但是,他是个有理想、有勇气的战士。
筹集军费以外,则攘外必先安内。背后有两个拿着刀的人:威尔士、苏格兰,要先把他们摆平了。大家劝理查德不要用牛刀,于是派约翰去了威尔士,很快迫使叛军投降,不久与苏格兰王签了和约,随后,指派他在阿基坦的心腹郎香主教总摄王国政务。后顾无忧,提枪上马去也。
 
可是,背后还是出了问题。
一个问题是郎香。第一,他是个法国人,他的工作团队满插了诺曼人和弗莱芒人,对待英格兰人则极为不逊。第二,他的人品有点问题,趁着国王远征,大权在握,自恃得宠,骄横异常,肆意妄为,记载说“其人出行,声势甚大,而鼻带讥刺、面露嗤笑、眼含嘲讽、眉挂傲气”。总之,这是个欠扁的人。
另一个问题是约翰。第一、他是个衙内,过惯了颐指气使的娇纵生活,容不下郎香这么些不敬。第二、大哥的厚待,再加上威尔士一役成功,自信心爆棚,心里有没有抱怨过本该自己摄政,很是可疑。
于是这两位掐起来了。
约翰比较容易地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支持,作为抵抗强权、争取合法权利的代表。约翰聚集教俗贵族大会审判郎香,并对郎香处以绝罚,逐出教门——在中世纪这是个极其可怕的处罚,受罚者不得参加任何宗教仪式,任何人不得与此人说话、同桌吃饭,是一种“灵魂的大麻风”。约翰在市民和骑士们的夹道欢迎中进入伦敦城,此时他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会处在类似于对方的地位,并且被放在更猛烈的大火上烘烤。
郎香去职,逃往弗兰德斯。
约翰的声望达到顶峰,在他的一生中再也没有达到如此的高度。随着人气急升,约翰开始有点飘飘然了。
 
眼下的形势是:一、约翰本人占有了几乎整个英格兰西部,并且据有数量可观的城堡;二、理查德留下的摄政已经下台,根据国王的命令由数名贵族共同主持政务;三、约翰的声望极高,受到人民的拥戴;四、国王远征在外。
很快,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并且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理查德被俘了!他在归国途中被他的仇人奥地利公爵里奥波德俘虏监禁,音信断绝。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把上面“四”改成“国王生死不明”——随后,要加上一条似乎被人忽视的“五”:约翰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衙内的雄心——国王!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留下评论

“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3)

 
“我的心肝”
约翰搞砸了爱尔兰子公司,亨利并不在意,毕竟大老板的产业,爱给谁就给谁,红酒也要喝一瓶倒一瓶,再说这片家业早晚都是给儿子的——不过,儿子和儿子不同。
老爸对约翰的偏心引起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理查德生气了,后果自然不可谓不严重。亨利二世的合法儿子有五个(说实话,基本上都是叛徒,反而是两个私生子忠心耿耿),长子威廉早夭;次子亨利早早加冕为太子,但是命不好,也死早了;三子理查德,这时候就是正牌的继承人;四子杰弗里当时寿数也已未剩太多;小儿子约翰。本来约翰从爱尔兰铩羽而归,理查德是坐在一边看笑话的,可是老爸非但不生气,过了没多久,居然还从教皇那里讨来一个指标,继续让约翰作了爱尔兰国王。更气人的还在后头,理查德自幼与法国公主爱丽丝(就是腓力二世的妹妹)订婚,这位小公主可怜兮兮地在亨利面前做童养媳,养了快二十年了,现在亨利居然出主意要把她许给约翰,并且向她的国王哥哥保证,将来大陆上的土地,除了诺曼底,都是约翰的。理查德郁闷啊!眼见得人财两空,赔了一个公主,还要搭上自己最最心爱的地产阿基坦,如此下去,王位也早晚要传给约翰,怎么办?!李逵尚且要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何况堂堂的正宗继承人,反了吧!
理查德一怒之下,跑到腓力那里去了,法国国王自然求之不得,正好对付亨利。几番折冲下来,打仗也打了,谈判也谈了,亨利二世节节败退。老国王无奈,只好答应对方的一切要求,保证理查德继位,再割地赔款,只单单提出一个要求——把背叛我的人名单拿来。
不幸,约翰衙内因为眼看老爸不行了,也要给自己找点后路,早就先一步与腓力和理查德暗通款曲,因此在名单上光荣地抢到杆位。
亨利二世已然病重,让大法官杰弗里(他的私生子)朗诵那份名单,寻思慢慢报仇不晚——
“约翰!”
“没搞错吧!约翰!我的心肝!我最亲爱的,我爱他胜过其他所有儿子的!他背叛了我!?”亨利半晌说不出话来,“好了,不要再念了。”老国王把脸转向墙壁“不要管其他人了,这个世界对我已经毫无意义……”
一代英主亨利二世凄凉地死去,最后那一刀实在要记到他的“小心肝”账上。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留下评论

“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2)

 
职业规划
我们接着聊约翰。
约翰是亨利二世的幼子,前面有三个哥哥(长子威廉早夭),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约翰在相当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会抱有登上王位的期望。他的职业规划,基本上可以定性为:以可爱的小王子身份为中心、以超级爸妈的宠爱为基础,取得一片肥美的土地和爵位头衔,过上衣食无忧、进而花天酒地的剥削阶级生活,同时注意与明星级的大哥搞好关系。
没错,这就是小衙内约翰的幸福生活!
 
关于约翰的童年生活,我们只能想像了,因为史家们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实际上,根据当时约翰的地位实在也没什么重要的可以记录。我们可以间接知道的是,老爸相当宠爱这个小儿子(老妈的最爱是理查德)。1170年亨利在诺曼底重病不起(后来并没有死,好了),于是着手安排后事:太子亨利领有英格兰、诺曼底和安茹,理查德分到了他喜欢的阿基坦——也就是宠爱他的妈妈当年的嫁妆,杰弗里分到了布列塔尼。当时约翰还是三尺幼童,没分到什么地,只做了莫坦伯爵(Count of Mortain),一个位于诺曼底的小地方,由此约翰被喊作“那个没地的”(Lackland)。亨利二世当然心有戚戚焉,想尽办法要给小儿子捣腾出一块地方来,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给三岁的儿子安排婚约,打爱尔兰,从其他儿子的土地里割一片出来(这也是导致其他几个儿子反叛的一个次要原因)。总之,最后约翰得到了爱尔兰,还通过婚姻得到了英格兰肥硕的格罗切斯特,足可见老爸的舐犊之情了。
另外,亨利还可能为约翰安排了杰出的家庭教师。我们知道约翰曾经受教于当时最有名的骑士威廉·马歇尔,马歇尔也说过约翰是他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不过这是不是溜须拍马就不知道了,而马歇尔后来也成为约翰一朝的重臣。还有一位就是当时最伟大的法律家格兰维尔,时任英格兰大司法官(Justicar),约翰很有可能跟从格兰维尔学过法律,从后来约翰对审判工作的巨大兴趣来看,可能性还不小。
不过,这位小王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不平静:老爸长年在外东奔西跑,有时候审案子有时候打仗;老妈因为年老色衰,逐渐被老爸疏远,夫妻开始闹矛盾;老妈鼓动三位兄长联合起来造老爸的反……总体来讲,这是一个充满了暴力和背叛的时代,而约翰好像一个联赛中的中游球队,夺冠无望、保级无忧,因此作为没有太多需要考虑的王子,过一种提笼架鸟、声色犬马的衙内生活,可能性比较大。
约翰的第一次进入历史纪录的任职经历基本上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份工是困难的
1185年,约翰18岁,亨利二世为自己的爱子加冕,随即把他派往爱尔兰。老板的意思是让这个小儿子锻炼锻炼,去一个子公司做CEO。实际上早在1176年约翰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爱尔兰领主,这家子公司的注册CEO,不过一直没有实际开展经营活动,老板派了几个有能力的部门经理去打点好一切。
于是,接到老板指示,约翰就带领军队、助手,以及他更加看重的诺曼玩伴们上任了。初来乍到,这群毛头小子就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祸,接见当地贵族的时候,他们围着那些德高望重老人大声喧哗,嘲笑、甚至拉扯他们留得长长的胡子。这种对本地部门主管的侮辱马上引起了下属职工不满,毕竟那么多年都是这些主管罩着他们。随后,约翰开始分派工作,我们只能说,这位新任CEO完全没有企业管理经验,突出表现在对于人事工作的一窍不通。他任人唯亲,开始滥发官帽子,那些整天陪着伺候的玩伴们自然都捞个一官半职,毕竟大哥做了CEO,小弟们也要跟着分一杯羹,到各地做地方长官。而这些人显然更不懂经营,整天所做的,就是以城堡为据点四出烧杀抢掠。这位脱离父母管教的公子哥终于自由了,老爸把辛苦经营来的子公司交给他,他总算是有实权、可以爽一把了,也不听随行的格兰维尔(他的角色大概接近上级公司派出的财务总监或者监事)良言相劝,整天花天酒地、尽情享乐,甚至克扣部队军饷,导致士兵大量开小差逃走。
于是,一年不到,亨利就不得不召回约翰,另外派人收拾残局,至少国王本人和前任总督辛苦经营的成果已经全毁了。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2条评论

“超级二世祖”——约翰王传略(01)

 
约翰
1963621,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John XXIII)本名安吉罗·龙卡利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大批群众聚集在圣彼得广场失声痛哭,舆论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得人心的教皇……
呃——本篇并不是“约翰二十三世本纪”,在此劳动这位受人景仰的教皇出来,只是为了说明,“约翰”这个名字并不罕见,如果我们请历代教皇排队报数,还可以得到另外二十二个约翰。
不过,这个名字在英国王室家谱中遭到了最大的冷遇,在英国历代国王中,“最流行名字榜”并列排名第一的是“亨利”和“爱德华”,各有八位,其次有六位“乔治”、四位“威廉”。而“约翰”,只有一位,所以我们看不到“约翰X世”,而只有一位独一无二的“King John”。这位老兄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位英国国王与他同名,原因可能是大家觉得这位约翰王的名声实在太差——或者,他的运气实在太坏,再取名叫约翰会使人有不利于培养亲和力的联想,还有,也可能存在风水问题。
 
超级背景
大宪章的起首:“约翰,受神恩的英格兰国王……”,大概意思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差不多,是中世纪提到任何一位国王时候的套话。不过在约翰有些不同,主后1167年的平安夜,他降生在牛津的国王行宫,基本上,属于生在蜜糖里、长于树荫下。
小王子约翰出生的时候,老爸亨利二世34岁,老妈埃莉诺45岁,他的三哥理查德比他年长10岁。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几位都是超级牛人——
 
约翰的超级老爸,亨利二世(Henry II1133-1189),江湖人称“短斗篷”(Court mantle),因为他喜欢穿诺曼风格的及膝斗篷,而不是英式的拖地长斗篷,所以也是引领时装界的名人;英格兰国王(1154-1189在位),兼领爱尔兰领主、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安茹伯爵、布列塔尼伯爵、缅因伯爵、都兰伯爵;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英格兰普通法的缔造者。
亨利二世的文治武功在英国史上熠熠生辉,从征服者威廉往下数,到他算是又一个大高峰,他在位的时候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大帝国,所以顺便请大家留个印象:他的帝国,实在不好说是“英国”,从地图上看,他的疆域包括了大约小半个法国。他精力充沛到令人咂舌,几乎无法忍受一刻的安静,拖着宫廷官员在各地巡游审理案件,由此开始建立起英国的司法系统和法律。他的无限精力和暴躁脾气,甚至使人们怀疑这个家族和魔鬼有关。
我们日后会看到,当时掌握话语权、负责记录历史的教士们对约翰没什么好印象,一来约翰确实惹毛了这些知识分子,二来从他老爸开始就和教士们作对。1170年,亨利二世的骑士冲进坎特伯雷大教堂,用剑刺死了大主教贝克特,原因是前几天国王激愤之下高喊了一嗓子:“我真TM养了一群废物,居然没人替我干掉这个老混蛋!”,这四位愣头青居然就提着剑跑出辕门,连夜坐船渡过海峡做掉了大主教。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全欧洲,亨利花了好大的气力才平息了舆论,贝克特则成了圣徒。这种火爆的脾气大概也有部分遗传给他的儿子约翰,后者同样和教会闹翻了,而且闹得更大。
 
约翰的超级老妈,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1122-12041152年嫁给亨利),英格兰王后,前任阿基坦女公爵、加斯科涅女公爵、普瓦图女伯爵,前法国王后(嫁给路易七世,1152年离婚),参加过十字军东征,“宫廷爱情”的倡导者,她的子女中包括两位法国公主、两位英国国王、西西里王后、卡斯蒂尔王后。先后嫁给法英两国国王,够牛了吧。
我们可以把这位王后当成追求爱情的先锋。路易七世号称“虔诚者”,整天忙着忏悔,让年轻貌美的王后独守空房,于是埃莉诺开始自我救赎,先和这个不领风情的老修士离婚(本来是亲上加亲的婚事,跑到教皇那里就有理由了)。然后……我们就看到,一个在一夜之间同时拥有金钱和美女的机会出现了,这绝对是男人们的梦想,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一点至今没有改变。欧洲有点分量的贵族都蠢蠢欲动,有几位大胆的已经制定出先劫色后劫财的行动计划。不过,看来埃莉诺早有预谋,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投入比她小11岁的亨利的怀抱。这又是一件轰动欧洲的大新闻,结果是:法国人一夜之间发现自己国家的一小半变成了英国领土,自己的王后变成了英国王后(当然,当时亨利还没有当上英国国王,但是有着埃莉诺的嫁妆作资本,最终取得了王位)。
从埃莉诺对待婚姻和爱情的胆识、决断和计划来看——这个女人不简单,我们也会看到,这颗勇敢的心一直到八十岁还在猛烈地跳动。
 
约翰的超级老哥,理查德一世(Richard I1157-1199),江湖人称“狮心”(the Lion heart),据说有一次被俘,面对仇人放出来的雄狮,徒手把狮子的心脏揪了出来,当场蘸着盐当点心吃了;英格兰国王(1189-1199在位),兼领阿基坦公爵、普瓦图伯爵,中世纪的“骑士之花”,十字军英雄,在圣地与伊斯兰教的英雄萨拉丁作战,几乎收复耶路撒冷。
在当时的欧洲,骑士风尚大为流行,骁勇的武士骑着马在大街上溜达一圈,阳台上的小姐夫人就要昏倒若干。而在其中狮心王的一哥地位无人可以撼动,理查德可称“超男”,人气高到顶破天,属于无人可比的天王级偶像。实际上,也只有从娱乐圈和时尚界的角度出发,我们才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位常年脱岗的国王还会受到人民极大的爱戴,为什么几次被敌人抓住却没有丢了性命——他是一位明星,而他的光芒实在太亮,足以晃了众人的眼睛。
 

发表在 历史研究 | 3条评论

Different View

 
    从车窗望出去,每一天都要重复经过的景色显得有些异样,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真的感觉不同。
    我低下头,不想再看。认真听中国教会史的讲座,车辆的引擎声很大,身边那位中年妇女用一种尖厉的嗓音打着电话,于是也只能听到一些断续的叙述。听到解放以后倪柝生和王明道如何遭到逼迫、如何被下到监里,王明道又是如何具结悔过,后来又如何自愿回到监狱,他们如何被定为反革命……
    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么?如今我们受了多少逼迫?经历了多少苦难?却常常拉长了脸觉得自己很委屈。
 
    车到站,下了车往家里方向走。一抬头,突然看见对面那座装饰得金光闪闪的KTV的屋顶上,站着两个有翼的天使,尽管他们身边吊诡地陪着罗马士兵和战车——以前我从未发现过。那两个天使静静地站着,有灯光打到他们身上,他们也就静静地看着,看着门前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看着一个年轻女孩大声招呼她的同伴“晚上三缺一你一定要来”,也静静地看着我。
    我似乎开始明白为什么今天的景色会有些不同,我目光的焦点比往常要高一些、远一些,所以平时只能看到那门廊上闪烁的“KTV”招牌,却从来看不到屋顶上的天使像。我还是不明白这是如何发生的,但是,今天的景色好一些。
 
    我继续走在街上,昨天也如此走过繁华的大街,然而看到的景色却已经不同了。
    Different view? Different view, and so am I…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2条评论

卑鄙的卑鄙

 
    六楼的阿姨:告诉你,我们这幢楼里有人很卑鄙的!
    老妈:怎么?
    六楼的阿姨:算了,不说了不说了……
    老妈:我又不和别人搭讪的,什么事啊?
    六楼的阿姨:都怪我们家死鬼,去弄什么电,现在供电局来查了,一定是有人举报丫,真是太卑鄙了!
    老妈:……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留下评论

蝴蝶的翅膀

 
    事情的起因是:昨天,领导很兴奋地讲了一个具有震撼力的八卦新闻——造成的结果是:今天,计划将近一周的星期天足球活动几乎破产。
 
    “混沌理论”,我不太懂,不过这对蝴蝶的翅膀,看起来就像是上帝的手。
 
    虽然并不是离开公司,可是突然之间就要离开相处三年的领导和同事,还是没法子立刻回过神来。
    从某个角度说,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没有想过要赚很多钱、要做很大的事业,甚至也没有想过要有什么“学术成就”,想过要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平静地生活,想过每天努力工作平静地生活,有钱了帮助一下别人,如此而已。有人说,我们一生,认识一些人,明白一些道理,就够了。我觉得真的很幸运,遇到一群可以坦诚相待的同事,和一位可以当成朋友的领导。很久以前,父母教导过一些“防备人”的道理,我想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是好人,他们经历过太多,因此受过太多伤害,世上的“坏人”确实不少。所以我时常感恩,谢谢神把我带到这里,想来他一路都没让我遇见什么挫折和打击,让我常常喜乐。
    真是不想离开。要说同事们是无价的,显得太虚伪,现在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折成金钱,我也不是什么视金钱如粪土的圣人,钱少了一样会不爽、一样会抱怨,不过,我想一定是很大很大一笔钱放在眼前,才会考虑冒险换一批同事。但是话说回来,朋友们就真的是无价的了,给多少钱也不换。
 
    “我差你们去,好像羊进入狼群,你们要驯良如鸽子,灵巧如蛇。”
    我还是会努力工作,不管什么工作,努力来荣耀神。
 
    愿主保守我们所有人平安!那蝴蝶的翅膀扇动的时候,我们就不必惊慌惧怕,而要像那溪水边的树木,按时结果、枝叶繁茂。
 
    其实改变的也不多呢,也还是同事,也还是朋友,只是少了领导的八卦,还有不能放肆地说刻薄的笑话,会比较无趣。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6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