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沟之三

情况不妙,暂且猜想:

1、我朝最需要的是面子,股沟暴起之后,主要是面子问题;
2、我朝在敏感词问题上不可能让步,股沟应当因此遭到惩罚;
3、股沟内部还是有矛盾的,犹豫之间,谈判筹码和气势就丧失了;
4、可能,恢复敏感词过滤和股沟方面不再发出进一步的声音是我朝提出的谈判先决条件,股沟同意了;
5、目前谈判暂时僵局,但局势倒向我朝,股沟不再说话,但我朝已经开始做“搞臭”股沟的媒体宣传准备,以此为威慑;
6、我朝的谈判策略:你退出就没钱赚,而且我们能做到你看上去也不像个好人,敏感词业务是技术问题,可以慢慢谈;
7、股沟CEO的最新谈话(看英文原文),表明股沟不愿意再从事敏感词业务,这一点与热爱中国人民无关,但我朝坚持这是技术问题;
8、可能的方案:股沟不退出,我朝承诺严厉打击黑客,保证不再发生针对股沟的攻击,CCAV对股沟保持友好,简化敏感词相关报备程序,但维持过滤不变、技术上作复杂的调整,再次重申我们的互联网是开放的,未来股沟的中国业务一定会慢慢死去。

温水煮青蛙,青蛙往外跳,水温调低些,盖上盖再煮。

如果股沟妥协,将被我朝视为政治、文化、经济、外交和互联网管理方面的一大胜利,我朝将会继续往左转、谋求二十一世纪的大国地位。——股沟,挺住!大腿没什么可怕的!脚指头脚趾甲们都支持你!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一条评论

股沟之二

    去年年初,鉴于对媒体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以及“anti-cnn”的呼声,政府发下450亿资金,要打造一片媒体的“前沿制高阵地”。原本就甚粗壮的新华社一下子变得更加膀阔腰圆,挽袖子撸胳膊准备到国际上大展拳脚,要“掌握国际话语权”。跑来浦东开分舵,抢了江边一块风水宝地,要突破规划控制把楼造得高高的,爆了东方明珠的菊花。
    据传新华社领导曾经在饭桌上询问某国际资深媒体人,原意想听屁股上的啪啪声,没想到这声音从脸上发生;此君断然否认新华社掌握话语权的可能性——我们追求的是事实,而你们是党的喉舌。说白了,你再胖,也长不出胡子,人家还是不会称你为“好汉”,总是尊你一声“公公”。新华网开了七个语言版本,但访问者寥寥,点击率靠前的大多是美女图片。
    此次股沟公然向大腿叫板,站在天安门广场抗议,宁可不要偌大一块中国蛋糕。全世界媒体都上了头条,只有新华社静默无声——太监是只会喊“喳”的。股沟的喊声在全世界回响,除了中国,等了两天,只等来一条“网络媒体要自律,维护网络安全”的命令。一个不愿再做太监的男人振臂高呼,真太监自然只好沉默。
    罪人通常的表现,其一是骄傲,其一是愚蠢。天朝亦复如是,当年给皇帝的奏折都说,英国人念及贸易利益,不会打仗;打输以后谈判,说我们给钱,我们开放贸易,行了吧?。过了那么多年,又转回老地方,唐骏说:“这是他们所做的最愚蠢的决定,放弃中国就等于放弃半个世界”,这话和满大人的口径是完全一致的。骄傲,以为自己天下第一,而且不需要承担责任;愚蠢,内容和骄傲一样。
    股沟的暴起可能是阴谋吗?可能,但到目前为止,至少提示人们,有时候钱不是最重要的(也许政治目的更重要,又也许是道德)。目前所有恶意的推测,都与法的阶级性理论类似——因为一切法律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我们自己就是这样),所以凡高呼正义的,一定都有不可告人的阶级统治目的;因为所有人都是向钱看(我们自己就是这样),所以凡声称自己不要钱的,一定是做秀想要更多的钱。
    也许这背后却是有一套的策略,从哥本哈根以后,铁矿石谈判、对台军售和股沟退出。这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新认识,希望通过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尝试已经失败(希望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后富的幻想也已经破灭),他们正在挑战中国底线,要求对钱以外的价值观问题作出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英国女王在饭桌上提过:“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巨大发展,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民究竟想要建设一个怎样的国家?”
    其实现在的局面与二十年前类似,现在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站到了天安门前,声称不再遵守限制言论自由的法律,并愿意为此付出所有商业利益作为代价,你准备怎么办?——这次,坦克是没有用的。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7条评论

股沟

古老的紫禁城,冷落了许久。
终于,他又发达了!
“老子有钱了!”

——来吧,进宫来
这里有半个世界
这里包你下半辈子荣华富贵;
只要你,挨上那么一小刀。

狗子来了。
他家不穷。
他想进那传说中古老的宫殿瞻仰,
也想变得更有钱。

可是,
他终究是个男人。
他来了,他看见,他走了……

宫室高高的墙,仍然屹立着。
有人想进来,有人想出去。

发表在 骑士之歌 | 4条评论

X会议支出

X会议

日期:2009-12
参加人数:预定20人,实到13人
会议议题:传达XX会议精神,今年总结、明年展望

会务费(场地):4100(含预支司机餐费100*15=1500)
餐费:2346
礼品卡:400*20=8000
总计:14446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留下评论

没有审判者的末日

片名:2012
导演: Roland Emmerich
编剧: Roland Emmerich / Harald Kloser
主演: John Cusack / Chiwetel Ejiofor / Amanda Peet / Thandie Newton / Danny Glover / Woody Harrelson / Oliver Platt / Liam James / Morgan Lily / Beatrice Rosen / 黄经汉 / 卢燕
语言: 英语 / 藏语 / 法语 / 汉语普通话 / 北印度语 / 俄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上映日期: 2009-11-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马书1:20,21] 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 神,却不当作 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在家看2012,我插上电视机,老婆说:你傻啊,这片子怎么不用投影放?是的,这种大场面绝对应该放到墙上看。我们都喜欢大场面,尤其是“世界末日”这种大场面。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和站在山顶狂呼的查理没什么区别,“It’s so beautiful!”。袁奕弟兄是真见过大场面的,他说他的那位美国朋友,“一看见那个冰川就哭了”。
    或许,自然界对现代人来说,只是娱乐品,它漂亮,它让我高兴,但是,没让我敬畏,更没让我敬畏它的创造者。

    基督说末后的日子来到,要像贼一样,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是受造的,是有限的,是需要依靠的(dependent)。如果像电影所描述的,末日是人观测、计算出来的,那人多少还有主权,所以最后也没有毁灭,我们自己救了自己。地球毁了,但是毁灭的情况却仍然掌握在人手中,我们全然知晓火山、地震在哪里、具体情况如何。与毁灭的画面相比,人类的控制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死了很多人,但是还是在我们掌握之中。一瞬间,人们就计算出了还有多久海啸要来,极其精确,一秒都不差。我们掌管了时间,把永恒割开,埋头数算自己的日子,不理会永恒者,不理会自足的(independent)神。
    所以,面对一个我们多少可以控制的末日,一个没有至高审判者的末日,人们开始自己的审判。首先,聪明的得救、有知识的得救、有能力的得救,总之,基因好的得救;其次,有权势的得救(各国政要),有钱的得救(花大钱买船票)。很多人一直质疑基督教信仰:信基督就得救,公平么?那么,电影所揭示的这个结局,公平么?片尾阳光再现,人们欢欣鼓舞走出船舱,我分明看到还是一群罪人,罪没有被解决。人类的纪元归零,从头开始,一定还是尔虞我诈、互相争斗,这就是“循环的历史”,在罪里面无法自拔。
    其实,神所说的不是形式上的“信基督”,因为人们早已把“信”看得太贱;神是说,你要悔改认罪,成为新人,我就赦免你,你要心地纯全,回到神那里去,然后才能进天国。神选择挪亚进方舟,不是因为他基因好,也不是因为他有权有势,是因为他是一个“义人”,他尊重那位至高者。
    人不把自然界的力量归在神的名下,就更不把人心归给神。片中有一个很强的张力,就是在前半部大肆渲染毁灭,导致人显得极度渺小,无足轻重地纷纷死去,因为脱离神的自然的力量是没有道德的,人只有尽力在这种没有道德的力量之下,充分使用自己那无道德的力量,才可以“生存”下来,阿德里安说“自然界会选择合适的”。但是,同一个阿德里安又发现,没有道德的人不成为人,所以影片又不得不安排一场人性的交锋,并让道德感占据上风。但这一幕刻意的胜利在之前无道德的自然力和自然选择面前显得颇为矫情,因为这种人性美同样缺乏自足者的根基,与同样无根基的自然相比很是无力。
    圣经告诉我们,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所以人带着神的“可传属性”(communicable characteristcs),人的爱、怜悯、牺牲等等,同样也都是建立在自足的神的基础上。人的道德与自然力的背后,是同一位神,而这位神是全然良善的,只有这样,人的道德才不会在自然力面前显得无能,因为这本是同一的。公义的审判者和全能的创造者是同一位,而他又是慈爱的救赎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脱离循环而无望的历史。
    片中也提到宗教,玛雅宗教、佛教、基督教,但那只是宗教,不是真理,是许多平等、并存、供人选择的消费品,并且也都没有拯救人的能力。黑人总统只说出半句“耶和华是我的牧者……”,然后因为技术原因中断。

    我们的处境,不是依靠自己、在一个不断循环的死人竞技场中尽可能地吃喝,然后永远消失。
    因为,有神、有永恒、有最后公义的审判,有怜悯的救赎。神已经向我们启示他自己,启示他的救赎计划。我发现类似这样的末日影片,实际上无不以启示录及旧约预言为蓝本,但又恰恰选择性地不相信关于救赎的部分,人的僭妄也显明在这里了。   
   
    一个没有审判者的末日,就不是末日;一个没有审判者的世界,永远都是没有指望的末日。

    [诗篇46:1-3]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

P.S.
1、推荐大家看尼古拉斯·凯奇演的《先知》(knowing)
2、有人在藏传佛教寺院里看到撞钟的请告诉我一下。

发表在 看电影 | 4条评论

大暴雨

发表在 未分类 | 留下评论

政策快评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工作重点是“扩大消费”,还有“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要扩大消费,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但我们这个结构已经很难调整,因为一直不改革,成本就一直在累积,改革的困难也就越大。好比我这个工作电脑,05年至今没有重装过系统,不是因为运行良好,而是重装的麻烦程度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内容的增多与日俱增,于是只好忍着,做好备份,忍到某天崩溃为止。
    结构不调整,怎么扩大消费?其实也方便,因为我们只要报表好看就行。所以方案一:只涨物价、不涨工资,人民必须取存款维持生活,这样消费支出的比例就上升了。缺点在于,这个只是增加生活必须消费,不过反正是消费,目标达到就好。方案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部分工资用消费券代替,厚道一点的先涨工资5%,或者免5%个税,这样消费一定能扩大了,也符合“提高宏调水平”的目标。

    2、房屋转让营业税不再优惠。
    针对房价的民怨又上来了,老办法,加税。后果呢?房价一定会上升,但交易量会下降。反正老百姓买不起房子,有这种政策那就更买不起了。
    要解决高房价,有两个办法,一是政府降低土地价格,这个对政府的财政收入影响太大,付出去的四万亿,都指望靠土地和税收挣回来的。二是鼓励实体经济,让投机的钱流到经营性企业去,好像改革初期的“下海潮”,大家都创业,最终会刺激消费。这个问题在于,我们不是市场体制,权力的吞噬力太大,要改的话,又是整个的大改,伤筋动骨。
   所以我们有第三个方法:转变观念。周立波说得对,房价的事情已经和老百姓没有关系了。想通这点也就舒心了,横竖买不起,就不要憋着买房了,咱就租房子住着,别扎那种清水台型,那才是安舒的日子。

    3、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延长,但原来5%,改为7.5%。这个好比商场贴单子“大减价五折……”——要看清楚最后那个字。

发表在 城市随想 | 3条评论

诙词典是一部武侠(重口味,不喜勿入)

   
    周立波《诙词典》,初看不免有些失望,因为很多内容都是表演的内容,看过了。但一看两篇序跋,一股对掌产生的劲风扑面而来——序:2009年9月23日;跋:2009年10月9日。这TM哪是笑话书?!是武侠,而且不是小说,是比武记录。

    书名还是对的,因为实在反讽得紧,两位文人,隔了一百五六十页的一序一跋透出如此的江湖气息,而最后却要靠滑稽演员周立波用一种文人的腔调从中和稀泥捣浆糊。
   
对含泪大师我不客气,窃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此序绝非波波本意,而是上海滩的生存环境所迫。那么多年,大师的气度果然越养越足,也难怪,徐家汇一上市,
就是亿万富翁了。余大师的书,主题是“余,大师也”,他写的序呢,居然也是如此。这篇序和周立波无关,主要意思是:大师我乃神人也,有天眼通,赵本山没红
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他要红,而且他还是“认真听”了我当年的分析之后才红的。周立波?也一样,他还没红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他要红,而且我预言了,他只能取
悦观众,官方的奖是拿不到滴。——佩服啊佩服,文人无耻之相,了然于此了。波波应该把这篇东西当作词条之一,上海话叫做“虚”、“亏”——看来大师应该吃
一点赵本山的蚁力神。
    钱教授年轻,江湖气显得不足,兹照录其追魂掌如下:
   
    “只不过,有那么一两位是否有‘学’不知道,却肯定对‘术’钻研颇深的‘学者’,对我的写序,很愿意屈尊关注。那么,我就写‘跋’,庶几可以减少点麻烦,也未可知。此外,更重要的是,《诙词典》前已有余秋雨先生的‘序’,我又哪里敢和余先生并列呢?”
   
   
坊间传说钱教授当年涉身12357事件,经营救方得脱,又数年才有今日,以此观之,果然血气较盛。想当时的情况,必是小钱与波波关系好,自然要写序,结果
大师跳将出来抢功,把辛苦演出得来的说成是自己慧眼相中,且定要贯于书首,小钱无奈,让了半步,改用尾炮轰击,周自补一篇擦屁股,也已经是一地鸡毛了。
    但无论如何,经此一战,余大师再次升级,成为先知,自号“超前二十年的文化预言者”。钱教授虽百般抵抗,还是落得后手,其掌力虽强,但对付超级皮厚者,估计也无甚大用。
    好处还是有的,《诙词典》将成为上海文化的集中缩影,波波的词典还在其次,这序跋实在是太过鲜活,上海滩的模子赤佬、爷叔阿姨统统都看得见。

    最后,不骂一句不痛快——余秋雨,侬只阿污卵!   

发表在 城市随想 | 5条评论

《自由的缔造者:无地王约翰、反叛贵族与大宪章的诞生》后记

关于这本小书,首先要感谢法制社的周林刚兄,因为原本我只是出于自娱把大宪章重译了一遍、又加了点注释挂在博客里,如果不是林刚兄来联系以及后来的工作,我是绝对不会想到这最终会变成一本书,实际上,大概也不会想到要去写几篇关于大宪章的东西。

我喜欢乱读书,自认已有轻微的嗜书症。读来读去,最后发现还是历史好玩,而自觉有趣的则是中世纪欧洲史,其中又尤以英格兰最觉有趣。搬家的时候,特地跑去照相馆放大了一份大宪章的影印件挂在书房里,看着就觉得好。我对于学术,始终是兴趣,现在看来,没把这份兴趣做成职业,也许未必是坏事,这年头,谋生的饭碗,基本上不好玩。也因为好玩,所以在业余时间写成这本小书,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苦处好回忆。

不过,要感谢的人还是有不少。

感谢梅益峰君的鼓励,你实在夸奖太过,把我吓得不轻;感谢孟兆平君,为我在北大图书馆收集到不少资料;感谢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母亲,可以使我免于日常的家务;感谢我的同事陶剑雯、黄晓晖、王辛芯、宫倩、吴士俊、瞿洮、屠禹卿、王冠、朱琳,你们是我的第一批读者,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意见;也感谢曾经为这本小书祷告的弟兄姐妹们。

谢谢芸儿一直支持和鼓励我。

最后,感谢神,你交在我手中的工作,我已经尽力完成,愿荣耀归于你。

 

                                                     
徐震宇

                                                     
2009118

发表在 生活散记 | 6条评论

始乱终弃

    [撒母耳记下13:14-15] 但暗嫩不肯听她的话,因比她力大,就玷辱她,与她同寝。随后,暗嫩极其恨她。那恨她的心,比先前爱她的心更甚。对她说:“你起来去吧!”

    大卫的长子暗嫩恋慕他的同父异母妹妹他玛,听取奸人诡计,设圈套强奸了他玛。但是,当他成功之后,却马上变脸,把他玛赶了出去,这个怎么回事呢。
    本章开头说“大卫的儿子押沙龙有一个美貌的妹子,名叫他玛,大卫的儿子暗嫩爱她。”在这一节中,我们看见圣经强烈提示暗嫩和他玛的兄妹关系,其次,又强烈提示我们,暗嫩所爱的是他玛的美貌。暗嫩不择手段地占有了自己的妹妹,当他的肉欲得到满足,就突然开始产生一种厌恶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国传统也有所谓“始乱终弃”,才子佳人的故事,有三种结局,一种是喜剧、终成眷属,一种是悲剧、要出人命,最后一种大约是正剧,就是始乱终弃了。实际上这种结局相当多见,而传统的态度并不认为是男人的错,如果士子对妓女始乱终弃,通常被认为是“回到正道”。心理学上的评论是,对于这种不当的行为,人的内心深处都会产生羞耻感,而逃避的方法是将这种羞耻感转移到受害者身上,这是一种在身体暴力之后的精神暴力。
    我们知道,神是严禁乱伦的,也禁止乱伦的婚姻(见利未记)。不过,他玛在遭到强奸威胁时候,这样说:“你可以求王,他必不禁止我归你”。我认为这是他玛情急之下的脱险尝试,希望暗嫩可以停下来,寻找正当婚姻的可能性,虽然兄妹之间的婚姻是被禁止的,但也不是没有先例(比如亚伯拉罕)。当然,大卫实在不太可能同意此项婚姻,而暗嫩一心想要的,也只是肉欲的满足,否则一开始就应当尝试一下向大卫提出婚姻的要求。所以他玛在此并没有什么罪过。
    而他玛所说的其他话语,可能促进了暗嫩自己的羞耻感:“以色列人中不当这样行,你不要作这丑事。你玷辱了我,我何以掩盖我的羞耻呢?你在以色列中也成了愚妄人。”这个羞耻感比一般人犯罪的羞耻感更大,涉及到神选民的身份,所以暗嫩事后的心理波动也显得更大。他把他玛赶出去,对仆人这样说:“将这个女子赶出去!她一出去,你就关门上闩。”非常粗鲁,非常无情,非常野蛮。
    所以,我们看到,神在人心里放了一些东西,人们无法逃避,但不敬神的人,通常会以更大的罪来掩盖之前所犯的罪,而不是以悔改的心认罪。所以暗嫩“恨她的心比先前爱她的更甚”,因为他必须让这种仇恨超过之前的亲近,否则不足以暂时遏制自己的羞耻感。这种方法当然是饮鸩止渴,使人沉迷于犯罪,越陷越深。根本的原因,在于不信神。先知以西结论到以色列人背离神时,将他们的行为比作淫乱,并且说:

    [以西结23:17] 巴比伦人就来登她爱情的床,与她行淫玷污她。她被玷污,随后心里与他们生疏

    人从犯罪的心出发,不可能寻求正确的关系;人在犯罪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
    暗嫩的罪在此就显明了,后来他得的报应也是由此而来,被他玛的哥哥押沙龙所杀。另外,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大卫的处理也有问题,虽然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很愤怒,但是显然没有对暗嫩做什么惩罚(按律法是死罪),最后押沙龙的反叛也可能在这里埋下了一点种子。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4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