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格林

    嗜书症患者都可以理解,这种病症包括一种对套装书的依恋,某些时候,当你购买了某一系列的书之后,会对该系列其他的书本发生天然的好感。我并不经常出现这种症状,随着年岁的增长,对系列的爱好逐渐会离开装帧设计的因素,而专注于某一位作者。勾起我成套欲望的作者曾经有韦伯、哈贝马斯、哈耶克、薇依、奥古斯丁(包括两个版本的《上帝之城》)等等,上一位这样的作者是查尔斯·蒂利,最近的一位,则是沃格林。
    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因为我在尚未了解沃格林的时候,就买全了他所有已经上市的书。他的书静静地站在书架上有几个月,我甚至没有仔细翻看其中任何一本的序言或译后记之类。直到这次春节放假,突然开始对诺斯替主义感兴趣,就开始读他的《没有约束的现代性》。没料到一读之下,大为兴奋,我已经很久没有在阅读的时候在书上作如此多的标记,也很久没有在阅读中被引发出这样多的思考,也很久没有在阅读中体验到这样的愉悦感。正如他的一位学生和同事后来所评论的:“沃格林让那些心智开放的跟随者感到快乐。”

    话题太多了,从哪里说起呢。
    我想,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诚实。时下的学界充斥着装B风气,所谓的学者们动不动就抛出些艰涩的词汇语句,里面却是一包稻草,高级一点的装B者,则动不动构建些什么理论体系,为了某个山头的头牌打得不可开交,甚至为此另立一个山头。沃格林大力批判近现代“构建体系”的哲学风潮,认为这根本违背了从古希腊开始的哲学的精神。哲学是“爱智慧”,这意味着实际上不可能存在一个一旦建立永远适用的终极体系,他引用柏拉图解释:

    苏格拉底描绘了真正的思想者的种种特征,费德罗问,人们应该怎样称呼这样的思想者,苏格拉底引用赫拉克利特说:sophos,知道者,这个词会太过分,只
能用于称呼神自己,也许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他为philosophos,爱知者。爱知者所爱的知,只能属于那知道的神,所以爱知者
philosophos,就成了theophilos,即爱神者。


    他的批判非常有力,他认为黑格尔这样的体系建构者,所追求的并不是与实在经验相联系的“知识”(sophia),而是“灵知”(gnosis),是一种反哲学、反理性的巫术。而马克思虽然号称批判黑格尔,却在灵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把观念的灵知推向现实的行动。而沃格林所厌恶的,是体系建构者们明明知道自己体系的不可靠和关键的硬伤,却仍然“为了建构体系而建构体系”,这就太过分了。所以沃格林把诺斯替主义称为“腐败的力量”。
    其实,我认为自己长久以来所追求的,在根本上无非是诚实,所以在大学的时候我无论如何无法写出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我一直认为现存的制度已经形成了一个淘汰好人的体系,第一步就是入党申请书,因为,这份本人志向的声明一定不是出于内心的,淘汰好人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有不诚实倾向的人。而不诚实,确实是违背理性的,也是反哲学的。沃格林在“灵知社会主义”(作于20世纪30年代)最后说到:

    一个已经达到工业生产层次的社会,其生存有赖于严格的科学理性的标准,禁止哲学会给这样一个社会带来什么,这只有在未来才能看清楚。……我们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一个把马克思主义某些观点作为信条予以贯彻的社会可能由于思想上的不诚实而导致负面结果。

    沃格林强烈反对这种不诚实的伪哲学,是因为这种腐败的力量已经不仅局限在观念中,而是进入了实在而造成灾难。他本人在纳粹(国家社会主义)掌权后被解除教职,惊险地在最后一刻逃离奥地利,所以他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他分明看到了这时代的严重病症,论到尼采说:

    谋杀上帝的人自己会成为上帝。……如果他想成为神,在自我偶像化的过程中,他将会成为一个魔鬼,蓄意地让自己与神断开。……人不能够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超人,试图创造超人就是试图谋杀人。历史地说,随着谋杀上帝之后产生的不是超人,而是谋杀人:在灵知理论家谋杀了神之后,接着就是革命实践者开始杀人。(《科学、政治与灵知主义》)

    沃格林好像一个医生,他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无秩序,并且这个病症已经极其严重,所以他一生都在致力于重建政治科学,实际上首先是重建哲学,回到古典哲学和基督教传统,回归到那真正的、开放的、诚实的“爱智慧”中去,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重建秩序。他要求一种“知性的诚实”,而意识形态就是知性上不诚实的现象,所以必须与意识形态斗争。沃格林强调人“灵魂的敞开”,我们必须接受实在、理解它,而不是以一种反叛的态度试图用强力去改造它。人的经验性存在是位于人性和作为其根基的神性之间的一种“间际”(in-between)状态,因此人的经验存在一种张力,这种张力维持了人朝向神性根基的生存状态。人的异化,则意味着人的自我退缩状态,从生存的张力中退缩,就是从生存的理性中退缩,也就是从神面前退缩,离弃由人与神性根基的关系构建起来的生存。所以沃格林说“若不反叛理性,就无法反叛上帝;反之亦然。”(《自传性反思》)而那些人为建构的宏大体系,实际上是伪造实在,沃格林称为“次级实在”,意为不真实的、但由人造成看起来好像是真实的实在。所以,“为什么做哲学?为了再现实在!”(《自传性反思》)
    沃格林一直不受重视,因为西方的学界正陷于他所诊断的病症,而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尝试重建根基。他的博学和好学也令人咂舌,他懂得十几种语言,其中有许多是因为研究需要而专门去学习的,为了研究犹太教他向拉比学习希伯来语,为了研究中国他向同事学习中文,中文水平甚至达到从样板戏中辨识出周朝的歌词。他的研讨班门槛也很高,学生需要掌握一门古典语文(拉丁语或希腊语),能流利阅读德语、法语和英语,根据专业还需要懂得相应的语言。我觉得,沃格林尝试了一项现代人认为不可能的事,那就是恢复到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包罗万象的哲学家。长久以来,现代人对知识的领域分割再分割,似乎钻研得很深入,却丧失了站在高处检查挖掘方向是否正确的能力,沃格林正是要恢复这种能力。

    或许,基督徒比较能够理解沃格林所说的“存在的张力”,因为基督徒的生命,也就是天天处在这种张力之中。

    古典哲人的伟大发现就是,人不是“必朽者”,而是参与朝向不朽运动的参与者。不朽化——使人不朽的活动——作为哲学家的生存实质,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都是核心经验。同样,保罗的伟大经验和洞见,乃是实在超越其当前的死亡结构向着不朽状态的运动(这种状态将通过上帝的恩典获得),亦即,向着永生或永存的状态运动。这种朝向超越当前结构的存在状态的运动,将一种更强的张力注入了生存秩序,这是因为,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指引生命,生命才会走向不朽的状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使自己的生活与这一运动相协调。相当一部分人还梦想着就在此世中抵达圆满的捷径。(《自传性反思》)

    沃格林让我发现,此前我所批判的“理性主义的僭妄”,亦即人类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背离上帝,存在理解上的不充分,这种不充分是因为站得不够高导致的。我毕竟也是现代性和后现代环境下的人,我天然地保持了一种线性历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许多人认为没有终点,马克思说终点是共产主义,我们说终点是最后的审判。但沃格林对于诺斯替主义的批判提醒我,那并不是理性的僭妄,那本来就不是真正的理性,而只是真正的僭妄罢了;另一方面,历史也不是线性发展的,诺斯替主义的幽灵在近现代复活,并正在不断侵蚀这个世界,经由它的现代继承人尼采、黑格尔、马克思,已经造成了许多重大的混乱。
    回到中国,实际上,我发现孔子的思想比较接近古典时代的哲学家,他有一种谦卑、小心翼翼的理性,不断地求问,从来没有想要构造什么体系。他留下的作品,在形式上和苏格拉底留下的非常相似,都是学生记载的言论和教导。但现在,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加严峻的局面,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抗混乱、恢复秩序。沃格林回忆他的教学生涯,说德国(中欧)学生的优点在于知识丰富,有很好的古典教育基础,但缺点是浸淫在意识形态中,开放性不足,而美国的学生知识方面有缺乏,但不缺乏常识性思维,没有受意识形态毒害。而我们现在,大概是既严重缺乏知识,又严重受到意识形态的毒害,在根本上还保持着一个反神的传统。
    读沃格林确实是让人快乐的,那种找到知识的快乐,他的评论者说“沃格林之所以坚持不懈地探索,……或许可以说,是由原本意义的爱智慧所产生的感召力[而导致的]……”,他绝对没有体系建构者散发出来的那种令人不快的气息。沃格林也让我更清楚那种生存的张力,并坚定地继续寻求。他似乎并不

发表在 读书 | 留下评论

Avatarism

 
片名: Avatar / 阿凡达
又名: 天神下凡 / 化身 / 异次元战神 / 神之化身
编剧: James Cameron
导演: James Cameron
主演: Sam Worthington / Zoe Saldana / Sigourney Weaver / Stephen Lang / Michelle Rodriguez / Joel Moore / Giovanni Ribisi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官方网站: http://www.avatarmovie.com/
上映日期: 2009-12-16
片长: 166分钟
语言: 英语
imdb链接: tt04995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被工业文明腐蚀的坏人们在纳威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回归自然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的回归自然者,联合起来!”——《纳威党宣言》
 
     

    这个世界的人们一直面临着一个困难的问题: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并不美好,有太多的伤痛、不公、强暴和罪恶,如果有神,看起来无论如何不像是一个全善的神。看起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个世界有两种势力,善和恶,他们始终在交战,而作为负责任的人,正确的态度大致是站在善良一边与邪恶作战。
    另一方面,对于人而言,因着我们的自我意识,就可以首先认识到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区分,显然的是,这个自然看起来也不那么友好,世界的诸多问题,是由不友好的人和不友好的自然共同构成的,比方海地大地震,自然的毁坏力和人类自身的败坏一起构成了悲剧。
    所以,我们大致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善恶二元的问题,一个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在马克思那里,这两个问题有很强的关联性。人之所以为人,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与自然逐步分离,人从自然分离出来的过程,就是人诞生的历史;而当人越来越远离自然,二者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马克思承认人的原始时期也是一种“共产主义”,美好,但原始、低级,资本主义则是人类发展的较高级阶段,但人自身与自然的异化也越发严重。但是,未来的方向一定是一种高级的美好,到了共产主义时代,人将再次与作为自身出处的自然同一。这种转变,需要暴力革命,需要消灭和毁坏,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造就出一种“新人”,人不再属于阶级,而属于同一了的自身和自然,道德也不再是阶级的道德,而是完美的道德。
    遗憾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如果不是骗局的话)已经被证实为不靠谱,而人类所面临的局面并没有改观,“西方工业社会”仍然是“腐朽堕落”的,并且将会堕落到把地球变成无法居住、需要到外星球另寻殖民地的地步,这就仍然需要一种拯救的方法。既然马克思主义失败了,那么,就再把它倒过来试一试吧。潘多拉星球和纳威人是奇妙的,在那里,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人甚至有天然的器官与自然和万物交流;在潘多拉,不需要为人与自然的割裂而担心,这样一来,甚至也不需要为善恶交战而担心,恶是离弃自然的工业文明带来的,其代表突出表现在雇佣军上校和公司主管——武器和商业、暴力和贪婪。
    杰克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得救的道路。他踏上潘多拉的时候,身体和心灵都处在需要更新的状态,然后,他有了一个暂时性的新身体,并开始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纳威人,同时,他的间谍之心也开始逐渐转变,成为兄弟之心。这个过程的高潮出现在他以弥赛亚的身份回到纳威人中间,带领他们战斗并取胜。最后,他获得了永久性的新身体,成为彻底完全的纳威人。这个得救的关键,在于“沟通”,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相比地球人,纳威人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与万物沟通的能力,并且通过与万物沟通,最终与神沟通。如果不能保证这种沟通,是绝对没有办法得到更新和拯救的,通过这种沟通,你可以获得灵知
   
    Gnosis,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古老的诺斯替主义,它曾经被理解为基督教传统下的一个异端,但我认为实际上它的渊源更加久远,而它也一直存续到如今的时代。诺斯替主义认为,圣经所记载的耶和华虽然是这世界的创造者,但并不是至高的神,他是不完全的、次等的,只是“巨匠造物主”,所以这个世界才有那么许多的问题;而耶稣则是更加次等的,因为肉身相比灵差得多,耶稣既成了肉身,就自然是更加次等的;我们的得救,需要掌握所谓的“灵知”,是一种神秘的光照,借此我们才得以认识耶和华之上的那一位至高者。沃格林和其他学者发现,现代的尼采、黑格尔、马克思这一系列,都具有浓厚的诺斯替背景。沃格林认为黑格尔之流热衷于“构建体系”,所追求的并非知识,而是灵知,他们的学说也不是哲学,其精神恰恰是反哲学的,沃格林甚至称黑格尔的著作为“巫术”中集大成者。
    诺斯替主义的根本,在于否认神,“谋杀上帝”(地球人的太空船名为“普罗米修斯”,马克思曾以违背埃斯库罗斯意图的方式引用这位叛逆者的话“我痛恨一切的神灵”来为自己的理论提供证明)。
    在《阿凡达》中,上帝的位置被自然母神“爱娃”取代,可笑的是,还要给她穿上一件“科学”的外衣,这就是影片中的生物学家奥古斯丁博士的作用。现代人对科学的观念已经彻底远离古希腊哲学家们所说的“知识”,而进入“灵知”的领域,所以卡梅隆要给“心灵感应”安排“科学”的解释,要用“科学的测量”来“证明”灵性的沟通,并且,一定要让一位科学家掌握灵知,让她做见证说“我看见爱娃了”——这实在不是希波主教奥古斯丁,而是摩尼教徒奥古斯丁。
    同样,弥赛亚也不再是受难的基督。杰克成为被厌弃的人,而他回来的方式则是征服一条红龙,证明自己的“卡里斯玛”,随后作为带领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大能勇士弥赛亚出现在山巅。救赎的道路不是谦卑的信心,而是有神保证得胜的战争。在片中我们也可以再次看到人否认真神之后所臆造的假神形象,一群外星人像非洲或印第安土著那样崇拜、摇头晃脑地祷告。
    故事的结局当然又是“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和马克思的说法是一样的。但是,地球人失败了一次,以后就不会再派更多的军队来吗?用弓箭对抗枪炮,在有“爱娃”的情况下,真的可以永远得胜吗?历史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了。说实话,纳威人的骑兵开始冲锋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火烧圆明园》。还有,已经从身体到心灵都获得更新的杰克,是不是可以回到地球去传“纳威福音”,用一个新世界取代旧世界,因为在爱娃的圣树下,肉体和心灵都可以得赎,杰克就是个初熟的果子。其实,马克思缺少的就是这样一棵树,如果有一棵“共产主义树”,人人到树下来都可以变成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主义社会就真的到来了;而黑格尔大概需要一棵“绝对精神树”,尼采则需要一棵“超人树”。

    为什么《第九区》和《阿凡达》同样都是拆迁题材,最后的结果同样都是动迁组成员加入动迁户的行列,却给人完全不同的观感呢?因为前者讲述的是基督样式的爱和牺牲,后者讲述的是不需要认神、靠着灵知就可以得救。
    这世界实在没有什么线性的发展,而只是在原地转圈,戴上各种面具、穿上各种外套,为的是要避开神,为的是要自己做神——这个,才是人类最重大的精神疾病,从起初到末了。

发表在 看电影 | 3条评论

关于神的主权与人的自由

**姐妹:

    首先我想向你道歉,那天我们几个人对你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作出好的回应,如果冒犯了你,请你原谅。

    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实有很多的基督徒都提出了这个问题。那天我觉得也没有讲清楚,所以事后想了一想,觉得还是需要作些解释。

    首先,关于预定论。我本人是同意“预定论”的,但是,我确实很不喜欢这个名词,因为这个词天然地包含了一种时间的观念,听起来好像是神在我们时间序列的前一个点,决定了后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我们所说的预定,不是这样的,神并不是一个在人世间序列中的魔术师,神不在我们的时间中,这个世界都是他所造的,时间也是他造的。神不仅创造可见的物质,还创造不可见的结构,他创造空间和时间,创造“维度”。人手也可以创造,但是实质上人手连物质都无法创造,我们无非只能改变一些物质的形态和组合罢了。所以,神的决定,是在永恒中所作的,他站在我们这个世界之外,我们时间的每一刻,对他来说都是“现在”。以弗所书1:4:“就如 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
    其次,关于神的主权。我们不得不承认,神在一切事上都有主权,如果没有他的允许,事情就不会发生。这是神至高的性质所决定的,他知道一切,也决定一切。整本圣经始终都在告诉我们这一点。罗马书9:16:“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 神。”
    第三,关于人的自由意志。神给了人自由,是出于他的爱,他呼气给人,人才有灵,也按自己的形象造人,这是人的尊贵,甚至超过天使。前几天我曾经和其他弟兄姐妹讨论过一点关于“神有没有绝对的自由”的问题。我认为神是有绝对的自由的,我们之所以会倾向于认为神没有绝对的自由(比如,受立约的限制),是因为我们在用自己堕落的自由观揣测神。关于人的自由,也是如此。在人受造之初,人用他的自由全然地顺服神,没有丝毫的冲突,也不觉得受限制;但是在我们堕落之后,我们的自由意志也同样堕落,我们再使用这种堕落的自由意志时,就会与神发生冲突,就会觉得受限制。神的主权,看起来与人的自由意志相冲突,实际上,应该说:神的属性与人堕落的自由意志相冲突。
    第四,我们的信心。实际上,我们现在可以问出这个问题、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也全赖耶稣基督的救赎之功,因为人在堕落中无力自己回转归向神,只有在我们信耶稣之后,我们才得以归回。只有当我们有信心(哪怕我们时常软弱、动摇、小信),我们才会觉得自己的自由与神的矛盾,否则,在不信的情况下,我们无非是不断地享受堕落的自由。我们的信心,建立在耶稣基督之上,同时,我们也信圣经,相信圣经乃是神对我们的教导,圣经是没有错误的。
    第五,神的主权与人的自由是否矛盾。如果神在一切事上有主权,是否意味着,我们做什么都是他定的——从本质上讲,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不是这样。问题在于,当我们提问:“因为神有一切的主权,所以我们所作的有什么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里所说的这个“功用”是什么意思。某件事情的“功用”,有不同的层面,比方有一位姐妹得病而无钱医治,我们大家捐款供给她医治的费用,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有什么用?当然有用,我们使本来无钱医治的人可以得到医治的机会。假设后来她被治愈了,我们捐款这件行为对此有用吗?有用,但是部分的,不是单单因为我们捐款使她痊愈,还有医生、护士和其他人。那么,我们捐款这件行为,对于使神喜悦是不是有用?当然是有用的,因为圣经这样说了,“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但是,我们这件行为,对于我们获得救恩有没有用?没有用,因为圣经说了,得救不是靠行为。
    所以,当我们思想“我们做这些事情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正在追求怎样一种功用,实际上,我们确实正在动用我们的自由意志追求某种功用,如果我们追求使神得着荣耀、使神喜悦,追求我们的行为符合圣经的教导,当然是有用的。
    那么,我们的意志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圣经的教导是,我们得救是神的拣选,也是我们自由意志的顺服,这二者是并存的。
    再回到前面的例子,我们有捐款的热心,这个热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意志,是的,是不是神在我们里面发动的,也是,如果我们没有圣灵在里面,就不会有真正的善行;有人没有捐款,是他自己决定的,是不是因为他的心刚硬,有可能是,我们并不知道,神知道人的内心,也知道各人的处境和困难,那么如果有人的心刚硬,是不是神让他的心刚硬,是,这是神允许他这样做决定,但神并不喜悦。问题在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做决定,决定顺服神、还是不顺服,决定做神喜悦的事、还是不做;而顺服不顺服、做不做,都是有因果责任的。
    实际上,从人的逻辑来讲,无法理解神的主权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并存。但是,当我们认为二者有矛盾时,这个判断的前提是,我们的逻辑是最终的判断,而不把圣经作为最终的判断,我们的根基是自己的理性,而不是对神启示的信心。亚当和夏娃在吃果子的时候,其实就在依靠自己的理性作判断,而不是神告诉他们的话;蛇引诱夏娃的,也是叫她怀疑神的话,告诉她神的话不一定是对的,需要人用理性作最后的判断。当然,我们必须使用我们的理性,但我们需要明白,理性也是神所给的,而且,人现在的理性也已经受了罪的沾染而堕落了。圣经说,基督死而复活,这与我们的逻辑理性同样不符,我们是相信。
    神的主权在性质、质量、数量、维度等各个方面,都超越了人的理性。以赛亚书55:9:“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为此,我们来到神的面前,首先要顺服下来,我们既信了耶稣基督,就信他所教导的一切。圣经说:神有主权,圣经也说:你们要努力奔跑,这二者是并存的,我们凭着信心去做就是了,我们凭着信心努力奔跑在至善神的主权之下,至于我们要奔跑些什么,圣经说了很多。

    其实,我是要承认我的无知的,对于神隐藏起来的奥秘,我只有恭敬地保持无知。我所知道的,是圣经告诉我的,我信。
    腓立比书2:13:“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我想,应该感谢神给我们力量去为他作见证,每当我觉得软弱、无助的时候,就回到神面前,回到他的话语面前,承认他、顺服在他面前,祷告、思想、查考经文,他也总是帮助我,从来没有落空。

    写了那么多,不知道对于解释你的问题有没有帮助,有任何的问题,也请与众弟兄姐妹交通。我们不能知道神的奥秘,但是我们应当也可以彼此相爱,因为我们靠着信在主耶稣基督里联结。
    愿神在一切事上祝福你!愿你平安!祝节日好!

徐震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及:偶见燕妮姐妹签名引传道书,相关经文如下: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3:2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3:3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3:4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3:5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
3:6 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
3:7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3:8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3:9 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
3:10 我见 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3:11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 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5条评论

报复的公义?


    神为什么决定最后有一部分人要进入与他完全隔绝的状态,他不是无比慈爱的吗?为什么需要有这样一种报偿性的公义,我们不是被教导哪怕遭到侵害也不要报复别人吗?

    我们受造是按神的形象,有神的样式,所以我们里面有正义感、有怜悯、有爱。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亚当代表了全体人,并且堕落,导致人受到罪的沾染,于是人里面神的形象也开始扭曲、堕落,从而变得不完全。所以,尽管人的道德感也来自于神的普遍启示,但单靠此我们仍然无法认识神,无法回到神那里去。在这个问题中,有部分也来自于此。我们倾向于认为,神就是“大”、“无限”,如果我们把自己身上神的形象放大到无限,就应该是神的属性,所以,把我们身上的爱放大到无限,就是神的爱,所以,既然神有无限的爱,他就应该饶恕并拯救所有的罪人,无论通过怎样的方法和过程,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从此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是童话故事,不是事实。
    在堕落以后,人里面神的形象与神本原形象的差别,不仅仅在量上,还同时发生在质上。把我们败坏的形象放大,将会导致更大的败坏。人确乎堕落了,因为居然会认为完美的慈爱是宽容一切的罪恶。当我们看到一位父亲无限制地溺爱他的孩子,我们不会赞许,一位真正慈爱的父亲,应当对他的孩子进行适当的管教。
    那么,下一个问题,神不能把所有人都“管管好”吗?非得到不好的时候用审判的方法吗?我们来比较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维基百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原因是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的破坏。假如这些细胞无法通过冠状动脉获得它们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的话它们会梗死。
    [创世记2:16-17] 耶和华 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这里需要先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神所说的“死”是什么?这个“死”是不是“判决你下地狱”,然后(我发现问题是无穷的),需要回答的是地狱是什么?是不是神在某处创造了一个永恒的监狱和酷刑场?
    我认为圣经里没有说过地狱是地名,虽然看起来很像,地狱就是一种与神的隔绝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人里面原本所有的美好形象全然败坏。鲁益师论到说,如果我们从永恒的视角出发,人的状态是没有盼望的,因为人一直在堕落,也许世上有很多好人,因为这一世只有几十年的光景,如果在永恒里,最后人人都会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到那时,无须什么火焰皮鞭,在这种状态中的人自然会造出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残酷刑具彼此对待,那就是地狱了。
    神给亚当的命令,他所说的“如果你吃了果子,你就必定死”,更类似于“如果心肌细胞无法获得氧气,就会梗死”,而较少类似于“故意杀人,处死刑”。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杀人之后,其实人并没有死去,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报复性的审判,犯人也有可能不死,比如特赦;而心肌缺氧,其后果就是梗死,是一个绝对的因果关系,心肌细胞的梗死,并非对缺氧的报复。
    神的审判,在本质上并不是报复性的,“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约3:18),神并不因为你不信而要报复你,而是因为你本来就已经死在罪中,现在还是不信,那只好没救了。他的审判是一种宣告,与人的审判不同,不需要收集证据、裁定事实、究问情由,再判断有罪无罪、该处何刑,神在对人审判之前,结果已经定了,最后的审判只是宣告这个结果。
    因此,神要处理的情况,不是一个需要管管好的孩子,而是一群已经死去的人。神的公义是他内在的属性,不可以被亏损,然后再设法补救,所以就要像是人身上装了一个电击器,当此人杀人的一瞬间,电击器马上响应,把杀人者电死了。同样,神的慈爱也是他内在的属性,所以他是在永恒里拣选了一些人复活过来,进入与他的同在,而并非看此人一心向善,才接他进天国。报复的意思是,我亏了,而且是无法补偿的,我要通过损害你,让自己觉得获得了补偿,我想这也是神禁止报复的原因。但是,在神是没有报复的,因为本来人无法损害神,而神也更加不会损害人。

    不过,有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不问“这是否与神的慈爱矛盾?”,而是问“神为什么拣选这个人而不拣选那个人?”,那么,说实话,我不知道。在这个地方需要的是我们的信心,因为圣经告诉我们神拣选了一部分人,而为什么则向我们隐藏了,我相信神的良善和圣经的可靠,所以我不再追问为什么,就好比亚当不应该追问为什么吃了那个果子就会死。
    (又,顺便说到,圣经说了神拣选了一部分人,也说了人需要自己做出决定是否信主,这两者在人的理性当中是有矛盾的,我的态度同上面一样,这个也需要靠信心接受。我们也需要谦卑地接受受造物的地位,对于创造者定意隐藏的东西,恭敬地让它保持隐藏。)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太10:23

    [太10:23]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这一节经文一直有争议,就是后半句,基督说“以色列的城还有有走遍,人子就到了”,我们知道“人子”是基督自称,所以是不是说,基督很快就要再来呢?初代教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基督很快就要再来,因为他自己也说“我必快来”,可是门徒已经走遍了以色列的城镇,他没有来,现在足迹遍布全世界了,他还是没有来,那么基督自己作的这个宣告是不是让人很失望呢?
    有人提出,人子再来是要行审判,所以70年耶路撒冷被毁,就表示这个审判,甚至有人说,圣城被毁的时候,看见基督显现。这个解释实在非常牵强,既不合上下经文,也不合基督的教导。

    首先看上下文。这一节是基督差遣十二门徒出去传消息,上文说到这个消息会引起亲人的纷争,而传播者也会受到逼迫。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基督尚未在十字架上得着荣耀,所以,理论上讲,门徒们所传的消息,并不是完整的福音,而基本上类似施洗约翰,传的是“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要信那后来的弥赛亚”。另一方面,基督在此处所说的很多内容,带有强烈的预言性质,我们在使徒行传里可以看到这里的预言纷纷应验,包括使徒被交给公会、受鞭打、送到诸侯君王面前作见证、圣灵赐下所说的话等。
    所以,我认为此处基督的差派,与马太福音末了的差派不同,其主要目的不是叫门徒传福音(当然这不是不重要的),而是在预言福音在世上的展开。对于门徒们而言,当时启示尚未完全,基督更多地是在教导他们认识自己,告诉他们将来的事。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人子”的含义。
    我们知道人子是指弥赛亚,并且这个称呼在旧约里也出现并应验在耶稣身上。旧约的经文是在但以理书:

    [但7:13-14]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

    在此处我们看到,“人子来”,乃是在神面前得着那永远的权柄、荣耀、国度,使万民归向他,这是什么时刻和事件?人子在什么时候得到永远的荣耀了呢?当然是在十字架上。
    所以,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了。耶稣在这里说的,并不是以色列的城镇尚未走遍,他就来审判,而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上十字架,而这是永远的荣耀。基督的传道过程,就是指向十字架不断进发的过程,离十字架越近,他对自己身份和工作的宣告就越直白,在这里的时候,他使用了一种隐晦的方式来说明,我想在那个时候,他的门徒们并不明白。
    马太福音在另外一处有类似的经文:

    [太16:27-28] 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

    这节,其实基督说了他的两次降临,一是审判,一是十字架上的救赎;十字架在前,很快就要来到,再临的审判在后,将来才会实现。

    所以,在10:23,基督并非说他很快要再来,而是说他不久要受难。我们之所以产生误解,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对于十字架印象深刻,而对于末了的审判又很盼望的缘故,把“人子来”理解为第二次来,而不是第一次来。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一条评论

祷文——1948年,兰伯特(Lambeth)会议

全能的 神,求恩待我们不仅作听道者,也作行道者;不仅敬仰你的教义,也遵守你的教义;不仅承认你的宗教,也实行你的宗教;不仅爱慕你的福音,也活出你的福音。使我们得知你的荣耀,并接受它进入我们的内心,在我们的生活中表明出来。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苦难与公平(欢迎大家转贴散布)

 
    韩卫丽,28岁,河北省武安县团城乡下团城村人,2008年7月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目前在北医三院就诊。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15年前心肌梗死,经抢救虽然保住性命,却丧失了劳动能力,还需要每天吃药。此后,家庭重担落到哥哥身上,不幸的是,哥哥又患腰椎间盘突出,同样无法再外出打工。于是卫丽一人挑起重担,到北京打工,却在08年夏天患病。
    二十多万的医疗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他们无法承受。
 
    不公平,真的不公平!当我看到她的母亲每天靠捡饮料罐换些钱,她的父亲每天睡在医院的走廊里,而她,躺在病床上,忍受疾病的痛苦,还必须看着全家人的痛苦,我觉得不公平。为什么神不医治她?或者,为什么神不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孩和柔弱的家庭?为什么,这个世界要有那么多的苦难?我真的很难过。
    可是,平静以后,我发现,这是两个问题:苦难,是个事实问题;公平,是个道德或价值判断问题。为什么这两个问题被我们如此强烈地放在一起?
    我们倾向于认为,苦难是一种惩罚,而惩罚应当是一种报应、一种后果,同时,我们也认为,各人应当按自己的行为承受相应的后果。所以,在卫丽的身上,我们觉得不公平,因为她所得的后果与她的行为不符。进一步,我们认为惩罚的背后,是有一个决定者的,如果惩罚不公,那就表明惩罚者不公,所以,我们向神提出这个问题。
   
    苦难是不是一种惩罚?我们看到,某些情况下,是的,比如罪犯所受的刑罚。但在某些情况下,不是,它只是——发生了,就像我们眼前的卫丽。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呢?
    我们的神所造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有规则的世界,万事都有原因。现代,是一个崇尚“个人”的时代,我们认为,如果要我们为他人的过错承担责任,那就是不公平,所以即使是我父亲欠了钱,儿子也不需要偿还。同样,我们个人也不需要对集体的过错承担责任,本国发动了战争,普通的公民不需要为此负责。我们觉得这样才是公平。但是,神告诉我们,不是这样,亚当一人犯了罪,我们所有人都要为此承担责任,因为我们都犯了罪。
    亚当的罪很特别,他不仅仅“犯了罪”,实际上他还“造出”、“引入”罪来,从此以后,罪就进入了世界。所以,我们需要为亚当承担罪责,是因为我们本性已经被罪腐蚀,而且不能回转。亚当误判了一个形势,就是关于那个果子,违反上帝命令的后果,确实和上帝所说的一样,是死亡,是很可怕的死亡。对人而言,死亡的可怕在于依靠自己不能回转,所以罪就是死亡。
    罪既入了世界,就破坏了这世界原来的美好状态。在卫丽身上发生了什么?她的身体得病了——因为我们的身体软弱了,原来可以不得病;医生需要花很大的代价才能治病——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足,原本很容易就可以治好;她家没有钱就不能治病——我们崇拜金钱,钱财阻断人与人之间关系,明明有治疗方法却不能用在她身上;到现在为止,捐款不够——我们贪心,不愿意付出自己的金钱帮助别人,如果那么多有钱人付出一点点就够了。所以,其实卫丽所遭受的苦难,本来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如果我们的身体不软弱;如果我们治疗能力更强;如果她家更有钱;如果有钱人都拿出钱来帮助她——这样就解决了,我们不会再在电视上看到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而这个世界,会把一点小的问题逐渐放大成让人痛哭的苦难。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很多人始终在想改变这种状况,比方推动科技进步、使我们的身体更强壮、治疗能力更强,比方推动经济发展,使我们更有钱;比方加强教育,使我们更有道德;比方完善法律,使社会分配更公平。但是,我们解决不了,这世界的苦难不断地发生,我们的药物、科技、经济、教育、法律,没有一样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本质,没有一样可以击败死亡,没有一样可以战胜罪。
    面对这一切,上帝不存在吗?或者,上帝不公平吗?——他存在,他公平,他怜悯。
    所以他要费尽周折地让耶稣来为我们死,目的是要击败罪,只有处理了罪,这个世界才能够被补救,才能够真正地恢复到原来的美好状态。我们不明白,只有神明白。他存在,他向我们启示了他自己,还道成肉身与我们同在;他公平,他审判了罪,击败了罪;他怜悯,他把救恩白白地赐给人。
    因为基督,这个世界不再可怕,因为罪被击败了。这样,我们才有真正的盼望,这不是一种虚拟状态的、不确定的希望,而是有确实保证的、对将来事实的认可。
    基督还建立自己的军队与这世界的罪争战。每一个基督徒,都是上帝军队里的战士,我们与罪、与魔鬼、与这世界、与自己的老我作战。
 
    我们要做什么?去教会、读经、祷告、听道、学习神学,对,都没有错。但基督说,他的新命令乃是“彼此相爱”,不是爱这个人或那个人、爱这个团体或那个团体,而是爱你的邻居、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约翰福音9:1-3]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卫丽得了这样的重病,却没有钱治疗,是谁犯了罪?是她呢?是她父母呢?——当我们觉得不公平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问这个问题——基督告诉我们了,不是她犯了罪,也不是她父母犯了罪,是要在她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因为,基督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约9:5),现在,我们基督徒在这世界,我们是世上的光(太5:14)!
 
    所以,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愿我们都来做光;当我们彼此相爱的时候,我们就在荣耀神的名,我们就在为神作见证,我们也就是在为他打那美好的仗!
 

韩目前在北医三院的车道沟血液科化疗,精神状态比前段时间好多了。据了解,他们接收到的捐款现在有三万多,不过离手术费二十万还相差很远。
捐款慰问方式,可以直接联系韩卫丽家人,电话是:13439279131;
透过北京基督教崇文堂联系晓宁或者女子诗班的马明娇(mmjxx@126.com),集体寄送奉献

 
刚刚和韩卫丽通了电话,得知她28岁,和我们很多人年纪相仿,虽然身处病痛中,仍然充满对生命的期待和感恩。现在正处于第八个疗程,急需尽快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及相关医疗费用总共需要三四十万,目前还差很多。她的捐款方式是(可按上面手机与她通话核实):
工商银行帐号:0200 2517 0102 7440 742  户名:韩存旺(韩卫丽的爸爸)
 
如若可能,诚愿每个得知这个消息的人都能为卫丽姐妹献上一份爱心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论多少,相信对她来说都将会增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和坚持的勇气。^愿你爱心的种子结出更多甜甜美美的果子!谢谢!

又及:希望我们都可以参加中华骨髓库,偌大个中国,现在库存相比台湾也还不那么多。
点击前往中华骨髓库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3条评论

修订天父的来信

我的孩子:
  

你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你们的 神,(耶30:22

你坐下,你起来,我都晓得,(139:2)

我也深知你一切所行的;(139:3)

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传720

你是照着我的形像所造的.(1:27)

你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我,(17:28)

你的祖宗在埃及不明白我的奇事,不记念我丰盛的慈爱,反倒在红海行了悖逆。(诗106:7

我在你母腹中塑造你,(139:13)

领你由母腹中出来.(71:6)

你是在罪孽里生的,在你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

我就后悔造你在地上,心中忧伤。(创6:6

我却要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创17:2

你看我赐给你是何等的慈爱,使你得称为神的儿女;你也真是我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你,是因未曾认识我。
(约一3:1)

我是完全的父.(5:48)

你所领受各样美善的恩赐,都是从我来的,(1:17)

因为我是你的供应者,我必供应你需的一切. (6:31-33)

我必怜恤你,救回你这被掳的子民,我要回转过来,从分散你到的万民中将你招聚回来。(申30:3

你们也当因我的责备回转,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们,将我的话指示你们。(箴1:23

在世上你有苦难,但你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16:33)

我向你所怀的意念是要叫你末后有指望, (29:11)

我向你的意念其数比海沙更多, (139:17-18)

我决不停止施恩与你, (32:40)

因你是我的珍贵的产业. (19:5)

我要将伟大奥秘的事指示你, (33:3)

及至时候满足,我就差遣我的独生子为女子所生(加4:4

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

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太1:23

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耶稣(太1:16

他是我本体的真像, (1:3)

他本有我的形像,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他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我和好了(弗2:15-16

他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5

你尽心尽性寻求我的时候,就必寻见. (4:29)

在创立世界之前,我已拣选了你.(1:4)

因为是我在你心里动工,使你心里能立志行事. (2:13)

我能为你成就一切,远超过你们所求所想的. (3:20)

我是你最佳的鼓励者, (帖后2:16-17)

也是在一切患难中安慰你的父亲. (林后1:3-4)

你伤心的时候,我靠近你, (34:18)

如同牧人怀抱羊羔,我怀抱你在我胸前, (40:11)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10:11

在基督里,我不将你的过犯归到你身上(林后5:19

若你在基督里,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你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基督这里来,你就得安息。(太11:28

有一天,我要擦去你一切的眼泪并带走你在世上的一切苦楚. (21:3-4)

因为无论任何事都不能叫我的爱与你隔绝. (8:38-39)

回家吧!让我为你预备一个天上所见过最大的宴席, (15:7)

我一直是父亲,也永远是父亲, (3:14-15)

你回来吧!(诗90:3

 

你的天父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太9:20-22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问题:患血漏的女人,她信的是什么?她得救了吗?

    先换一个问题,如果是现在,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血漏,痛苦不堪,有人向她传福音说:“来信耶稣吧,信了你就一定好!”于是她说信了。然后,她也确实好了。那么,她得救了吗?
    我想大多数的基督徒会觉得,好像有问题。
   
    那么,福音书里记载的这位妇女,和现在的这位妇女,有什么区别?她们相信的内容有区别吗?她们的信心有区别吗?
    很直观的区别在于,一,前者是个犹太人,后者不是;二,前者是主后三十年那个时代的人,后者是主后二千年这个时代的人。
    看似简单而直观的区别,其实很重要。为什么犹太人很重要呢?因为他们有旧约。旧约记载了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神如何看顾、搭救以色列人,人又怎样地回应神。我们看到的是,神的忿怒临到罪人,但是救恩却也从神而来,神始终怜悯以色列人。神也给了他们应许,与他们立约,哪怕他们屡次背约,神也不违背自己。以色列人凭着信心仰望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和救赎的完成。
    以赛亚书53章说:“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又说“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马太在这里记载耶稣说“放心!你的信救了你”,马可记载耶稣说“平平安安地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路加记载的是“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我们看到强调的是信心带来内心的平安。而这个信心,对犹太人而言,是基于旧约对弥赛亚的记载。当这个犹太妇人说“我信”的时候,她当然是信疾病能够被医治,但是不仅仅限于此,因为她还相信医治疾病的能力属于弥赛亚。
    为什么时代很重要?因为神的救赎计划是在人类历史中逐渐启示的,在旧约时代,并没有完全显明,等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死、复活、又与门徒同在四十天、最后升天,把神的救赎计划完全显明给我们看、给这个世界看。所以旧约时代的人,没有信耶稣的,因为时候还没有到,他们没有亲眼看见,也没有亲耳听见,但是他们同样得救,是因为仰望盼望那一位将要来的。所以,这位犹太妇人得救的时间非常特殊,是在耶稣已经降临,但是还尚未在十字架上得着荣耀;这位妇人得救的信心,与旧约时代的人相似。
    实际上,福音书所记载基督的工作,也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耶稣一步步走出来,向这个世界宣告救主来临,先告诉犹太人,弥赛亚来了,而且,这个弥赛亚符合旧约的预言,却不符合他们的想象。上下文中,还提到耶稣治疗瘫子、瞎子,还是在应验以赛亚书35章“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
    但是,转过来,现代的人,就不一样了。现在,神的救赎计划已经启示完全,我们所信的,是钉十字架的基督,不能再停留在旧约的阶段。

    所以,总结起来,福音书里这位女人,所信的是弥赛亚治疗我的病痛,或者说,是“治疗我病痛的,乃是那位经上说的那位弥赛亚”,她得救了;现在的这位女人,所信的是耶稣治疗我的病痛,但是耶稣是谁、为我们做了什么,她还不太明白,所以她是否得救还有疑问。当然,我们不能限制神的工作,现在确有许多人因疾病得医治而相信,但这个信心还需要继续成长,这个,就需要传福音的基督徒和负责教导的教会注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记:
    以上的意见,实际上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旧约和新约中的人,得救的信心是有差别的,需要注意一下背景问题。老寅的意见我同意,我们不能去判断别人的得救情况到底如何,因为我们并不知道。
    我想,福音书记载的这个妇女绝对是得救了,因为她信耶稣有权柄,愿意全然相信他,而且主怜悯她,告诉她得救了,这是主的权柄,我们也信他。

发表在 我的信仰 | 留下评论

股沟之四——对抗有什么错?

    要和谐,要和谐,股沟偏偏不和谐。你怎么可以自焚?你死不要紧,动迁组的面子往哪里摆?洋鬼子从清末到现在,就还是没明白,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子。你这样子跟领导叫板,领导就要喊小王来了:“你阔一帮他们先查查账嘛……”——不许自焚,过几天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钱也赚不到,好人也当不成,屁滚尿流、欲仙欲死地离开你热爱的中国和中国人民。
    冷战不好,因为那是为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主义”、冒着战争的危险在搞对抗。胡适先生说,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是因为那个时候谈主义的人忒多,可是现在,没人谈主义,谈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少,问题倒是越来越多。主义是更高的价值观,是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更高的追求,而真理是不含混、不圆滑的。苏联说,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应当消灭;美国说,共产主义是自由的最大威胁,应当遏制——最后,苏联败了,其实他败在坚持他自己的道理,败在他的道理是错的;他做了一个实验,并坚持做到底。但如果一个做实验的人,在实验的过程中忘了自己要证实或证伪的对象,转而摆弄实验材料,他就不再是一个寻求者,而是一个娱乐者了。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西方世界妥协了,从热战废墟和冷战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心有余悸,真理的代价不小啊。苏联一倒,好像魔王索伦败在联合大军面前,人们安居乐业了,却不注意魔王阴魂不散,他的势力隐藏在东方,他只是在等待至尊魔戒的归回。从这一点上看,今上实乃智慧超群,河蟹主义,不是用来坚持真理,而是用来消解真理的。过去的二十年,是真理不断被消解的过程,也是世界不断走向浅薄的过程,于是道德、文化、法律也纷纷走上消解和浅薄之路。我们不讲对抗,对抗太可怕,还是共同崇拜玛门比较省力。
    现在的人们绝对不会理解为什么全世界的主教要跑到尼西亚去吵架,为什么有人要把自己关进修道院,为什么会有宗教战争,为什么马丁路德要豁出命和教皇对着干,为什么基督教会有那么多的宗派。
    因为,人需要为真理而争辩,为真理而征战。
    这个世界不再对抗,人们逐渐忘却了真理,忘记了他的内容,甚至忘记了他的形式,人们只剩下一颗财主的心,然后怀着恶意用这颗心互相揣测。现在,至少,股沟喊了一嗓子:“这不是一个商业的决定”,这个声音很孤独,但他还是喊了,所以我还是要顶他。
   
发表在 城市随想 | 5条评论